传承几百年的刘氏家谱 “谱”出宁县秦村人
在宁县中村乡秦村的刘姓家族,各家各户流传着多套内容丰富、具有近200年历史的《刘氏家谱》。2014年12月16日,记者见到了“安成堂”“化仁堂”《刘氏家谱》的部分复印本,通过采访得知了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
《刘氏家谱》记录刘家历史
庆阳七中职工刘继东是庆阳宁县中村乡秦村刘氏的后人。据刘继东介绍,《刘氏家谱》按照秦村刘氏第二、三房头区别,可划分为2甲、2乙、2丙、3甲、3乙共5册。各册文字竖排,均为绵纸手抄体,右翻页线装本。所载族史内容上限为公元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其中,尤以2甲本一册流传最久。该册共54页,页面长32.5厘米,宽18厘米,全本厚1.45厘米;分卷首、谱序、世系表等项目;涵盖刘氏历史渊源、脉流分支、遗训家规、科举人物、传记墓志、迁徙发展、天灾人祸、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内容。
据了解,现存5册《刘氏家谱》中,2甲本自明末清初开始续修,入谱人物共计12代5000余人。其中,“世系表”是从祖先到历代后人所有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是说明刘氏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相互关系的图表。清代以来,《刘氏家谱》几经历史上的动荡岁月,流传过程凝聚了十几代人的心血。族谱笔酣墨饱,字迹娟秀。一些回忆类文章记录翔实,饱含感情。据刘继东介绍,目前,除了部分老谱封面有严重毁坏,总体保存还算完好。有文字记录的族谱续修共计5次,首次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20年),最近一次则在2005年。
谱系第一人刘昺系元代庆阳军政要员
据《刘氏家谱·庆环宁原达鲁花赤征西都督大元帅刘公墓志碑》记载:
公世为宁州安定人,讳昺,元代之功臣也。当金贞祐年间,京兆尹孙公聘之议论政事,知公为伟器,即以女妻之。既而尹罢职,妻亦亡。正当金、元之乱,公走河南。时睿皇攻徐豫,会金师哈丹,战于三峰。哈丹死,金兵溃,河南平。公随河南从事龚忠同归睿皇麾下。公上策,陈癓痏须医,上奇之,遂锡爵,许季玉蒲察氏配公。旋归,命佩橐鞬为伟侍卫。
至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公享嵩龄七十有八。每年清明节十八户轮流当首祭祀,鼓乐牲酒备具。元配一品夫人孙氏,京兆尹孙公之女也,无所出。少亡。招赘东宫蒲察二公主,荣宠元勋,蒙古干城。
谱系第一人刘昺是宁州安定(今庆阳市宁县南义)人,生于公元1199年,卒于公元1277年,葬于今宁县南义乡马户刘家村外,现墓址已不可考。元代初期,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攻灭金国时,刘昺随金朝河南从事龚忠一同归降。托雷见其颇有卓识远见,便对其封官授爵,并把蒲察氏(据考:或为元勋功臣之女)嫁与刘昺,自此,他成为后世子孙广为传颂的“驸马爷”。元太宗时,刘昺任征西都督大元帅,辅助皇子阔端处理西征事宜。元世祖时,他又坐镇宁州(今庆阳市宁县一带),任庆环宁达鲁花赤,掌管庆州、环州、宁州、原州的地方军政大权,在任期间,曾大赦囚犯,垦雍疏,濬川泽,浚沟洫,大兴水利,靖夷安边。
家谱编修流传过程甘苦自知
新中国初期的宁县秦村,村有村志,族有族谱,家有家谱,这些都是当地珍贵的历史资料。“文革”期间,不少村民家的家谱都被当成“四旧”烧毁了。面对“破四旧”,刘家人为了保护《刘氏家谱》,曾齐心协力,冒险将家谱藏进家中地窖。那个时期,“保护地窖,保护家谱”成了刘家上下最重要的大事。得益于地窖里干燥凉爽环境,《刘氏家谱》才得以“幸免于难”。“文革”结束后,为了让家谱“透透气、见见光”,刘家人又毕恭毕敬地将其“请”了出来。据刘继东介绍,现在,珍藏在宁县秦村老家的《刘氏家谱》残存部分也逐渐因霉烂、虫噬等自然原因,变得难以修复。如今,刘继东的叔伯兄弟们依然坚定地认为,家谱是家族最神圣的传家宝,祖辈传下来的东西一定要好好珍藏。
在宁县中村乡秦村刘氏宗族内,“修家谱”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每逢“请老谱”,族人们会邀请参与编修者来家吃住。“请老谱”前,洒扫庭除;“请”回时,鸣炮奏乐,毕恭毕敬举行祭祀仪式;修完后,再设宴款待前来道贺的亲友。通常,“请”回的家谱被安放在“谱匣”内,供奉在先祖牌位旁,封装后不轻易打开。
2005年,刘继东随父亲参与了《刘氏家谱》的研究、续修工作。为了完整收录家谱内容,他曾与父亲对家谱逐页进行重载、拍照。谈起那次与家族历史的近距离接触,他说:“在庆阳市,修家谱并不稀奇,但没有想到本门家族历史能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那次修缮的确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由于技术限制,刘氏族人至今还未对家谱进行过任何科学化的修复保存。因为欠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读懂《刘氏家谱》中的文字。刘继东认为,“18户刘氏”作为宁县久居千年的大姓人家,应该还有很多“老谱”藏身民间,值得深入挖掘。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一同参与到地方史志、家族谱牒的发现、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来。
据庆阳市档案局档案管理科科长王晓灵介绍,古老的家谱一般包含着丰富的人口、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妥善保管有助于市民对家史、族史、国史的了解。近年来,已有部分市民将家谱移交市档案局收藏管理,这些家谱档案被收集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内容,还得到了更为科学细致的修复。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像《刘氏家谱》这类古籍,鼓励家属可与市档案局签订家谱寄存协议,将其寄存在档案局。届时,家属可凭“收藏证”随时前来档案局查阅、调用,档案局也会对家谱档案进行专业化的修缮与保管。
家谱印血脉家训鉴德行
刘继东说:“撰写家谱,一是为了记录家族从古至今的血脉根源,二是为了将先辈们艰苦卓绝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用他们的故事来激励后辈子孙。”刘继东从记事起就牢记着爷爷和父亲时常说起的祖训:耕读传家、勤俭办事。
12月16日,记者从《刘氏世系》复印本中看到,从古至今,刘氏一门不乏贤达名士,可谓人丁兴旺。目前,《刘氏家谱》记载的后代中,除多数聚居在甘肃外,还有一些散居全国各地。20世纪中期,有人响应国家关于东北油田建设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常年扎根大庆;有人在20世纪晚期加入“打工潮”前往沿海地区打工创业;还有人远赴美国求学,成为华人学者。如今,刘氏家族的后辈们也是人才济济,几乎每年都会有大学生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