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南宋迁琼张有文世家:600年来谱牒编修未曾隔断

南宋迁琼张有文世家:600年来谱牒编修未曾隔断

    张英佐,字相国,据《张氏族谱》、《道光府志》记载,此公曾任万宁教谕,元至大、皇庆、延祐年间(1308-1320)升任琼州府教授。任内恪尽职守,崇文重教,不忘汉习,颇有政声。娶妻柳氏、杨氏,育有五男:士珩、士瑄、士瑢、士瑜、士玘。卒后,公婆同葬云龙昌莫地。
    该地为其孙张师揆所购置,是当地现存的较为完好的元代墓葬,至今约有600年历史。张氏族人已向省市文博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4月18日,从琼岛各地相约而来的一支张姓子孙,聚首海口市云龙镇陶公山,一起祭扫他们的迁琼二世祖考妣张英佐、柳氏、杨氏墓。初始,人们个个神情凝重、困惑,因为祖坟曾一度遭受人为破坏,墓碑被窃,愧对先人;庆幸的是,他们的孝祖敬宗之心,终于感化了肇事者,促其将原碑归还。
    张英佐是南宋琼山县令张有文的长子,由于张有文的坟墓已经迁移,张英佐的坟墓成了这个宗族最早的古墓;而从张氏族人祭祖之事,则牵出了这个家族800多年来的孝友遗风和科甲盛事。
   由一人之身
   衍万人之后
    张英佐是南宋开禧至嘉定年间(1205-1224)琼山大尹张有文的长子。张有文祖父张永仁,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后迁苏州阊门里。宋仕闽廉访使,以官为家,后定居福建莆田县延寿里涵江霞林村,成为该家族的入闽始祖。永仁育有三男:长子张一清,福建举人,曾任永福县令。三子张一纶,留居莆田。次子张一经,即有文之父,后随有文落籍琼山。
    南宋开禧二年,张有文中福建丙寅科举人,随即被调任琼山二尹,后升大尹,宦寄府城薛村,卜宅沙南地。因中原动荡,江山易主,返闽困难,遂与双亲、胞弟有义定居琼山托村(今龙塘墟附近),卒葬沙南地(今国兴中学内),上世纪80年代,迁往谭文福泽龙坡张氏纪念园。张有文被族人尊为肇琼始祖。
    张有文有三个儿子,长子张英佐,次子张英养,三子张英发。有文逝世后,他们分别从薛村、托村迁出。

    元延祐年间,张英佐一支,迁往琼山旧州凤目;谭文莲塘、长坡、美端;府城攀丹、马坡;定安头地、榕树等村庄。张英养一支,迁东山苍原。张英发一支,迁琼山新坡博文等村镇。现在,张有文后裔已遍布海口、琼山、澄迈、屯昌、定安、文昌、琼海、万宁、琼中、临高、昌江、陵水、儋州等市县约有250个居住点,男丁15000多人。是张姓迁琼最早的一支,至今约800多年,也是拥有人口最多的一族。
    耕读传家

    科举佳话

    张有文的后裔,不管迁居到哪里,都能传承其孝友家风,谨遵庭训,耕读传家,四时劳作,弦歌不辍,在发展家庭经济的同时,也培育出不少读书人。

    科举时代,中进士的有:明嘉靖乙丑科进士张学颜、清嘉庆己巳恩科殿试第三名进士(探花)张岳崧、道光乙巳恩科进士张锺彦;中举人的有:明景泰癸酉科第六名举人张翙、弘治乙卯科举人张绂、成化辛卯科举人张缙、成化丙午科举人张忭、嘉靖丙午科第九名举人张子翼、万历丙午科举人张大麒、正德己卯科举人张士毅、咸丰壬子科举人张鍾琇、咸丰辛酉科顺天举人张熊祥等。

    社会贤达有:协助清将领冯子材抚黎的张祥垣、琼山中学创始人之一的张瑞銮、牵头创办谭文中学的张梦宝。对家族有突出贡献的张绍初、张嗣达、海瑞二女婿张筠等。

    清末民国时期,还有大批军界、政界、学界、商界、华侨中的精英人才。更有乐捐寿金建大路石桥,方便行人,饮誉一方的张玉节母亲梁孺人、一代才女许小韫等名媛。在琼的张有文家族,可谓瓜瓞绵绵,人丁兴旺,诗书济美,忠孝流馨。

    15番修谱

    延续家族文化

    自张有文一家落籍琼山后,永仁家族长期分居闽琼两地,又处浊世,很少往来。然仰思木本水源,族人还是决定编修谱牒,张永仁的五世孙张聪,应邀出任首届修谱主编。

    张聪,字远明,张一纶长孙,明迪功郎、嘉兴府经历(官名),明宣德七年壬子(1432),张聪亲自来琼为家族修谱。谱成,请文林郎江西道监察御史陈道潜作序,序中写道:“如木之有根,而干而枝条不紊;如水之有源,而流而派别分明。相爱有忻然之恩,相敬有灿然之文。”时隔二百多年,第一次修谱就大功告成,实属不易。

    第二届修谱,在弘治六年癸丑(1493),由张英发支十世孙拔贡张廷魁主编。他在谱序中说,修好谱“俾吾张氏子孙自是而兴水源木本之恩,念前代植立之功,体今日作谱之意。溯流求源,缘干达本。昭穆明而恩爱笃,喜必庆而戚必吊。不以富贵怩,不以贫贱疏。愈久而愈昌,光前而裕后。”

    第三届修谱在明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系琼莆会谱,由琼籍张英佐支十世孙举人张绂和闽籍张一纶支进士张廷槐共同担任主编,作序的江西参政进士赵士贤在序中说:“自兹以往,将见家益昌,传世益盛。子子孙孙,孝弟忠信以持身,诚恪祭祀以奉祖。明谱牒,叙尊卑,崇德象贤以绵世数于永久。殆天地一元之气同运并行,非特若今而已。噫!于起家之始祖而有所稽,于分家之两地而合一谱,最人之所难,世之所希也。”

    第四届修谱在正德八年癸酉(1513),由张英佐支十世孙张绢当主编。从这届起,张有文家族谱牒,均由其琼籍后裔纂修。

    第五届修谱在崇祯七年甲戌(1634),由张英佐支十六世孙乡试副榜张嗣达任主编。这一届谱,文化内容更加丰富,还将贵阳别驾张绍初撰写的回文诗三十二字派序收进谱中。全族从十三世起,统一派序。

    第六届修谱在清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由张英佐支十五世孙岁贡生张世炜主编。

    第七届修谱在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由张英佐支十六世孙岁贡生张震蕃主编。

    第八届修谱在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由张英佐支十六世孙庠生张元超主编。

    第九届修谱在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由张英佐支十九世孙府庠生张越主编。他在新谱序中强调:“凡我族人当知,非吾宗者,虽贵不敢攀;是吾宗者,虽贱不敢弃。支分派别,并蒂连根。不以长凌少,不以强凌弱,不以贵欺贱,不以富欺贫。和睦致祥,宗族益蕃。”

    第十届修谱在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由张英佐支二十一世孙探花张岳崧主编作序。这届修谱,增加了《家训》等多项内容。

    第十一届修谱,在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仍由张岳崧主编,谱还没修好,张岳崧逝世,后由其次子进士张锺彦接任主编。

    第十二届修谱在光绪三年丁丑(1877),由张英发支二十一世孙邑庠生张岳峻主编。

    第十三届修谱在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由张英佐支二十四世孙、北京朝阳大学毕业生张梦周主编。

    第十四届修谱在1980年庚辛,由张英佐支二十五世孙张泰銮主编。

    第十五届修谱是在2010年庚辛,由张岳崧五世孙,高级讲师张正义主编。他在新谱序中说:“有文公的后裔非常重视修谱,自明宣德七年第一届修谱以来,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这一优良传统,近六百年从来没有间断过。”

    现修的《张氏族谱》洋洋五百万言,内容丰富详实,宗旨明确:既注重血缘传承,又注重文化传承,体现了谱牒明世系、序昭穆、别亲疏、叙尊卑、示劝惩之功能,保存了家族历史文化,成为凝聚家族正能量的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