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至清代新安吕氏家族世系与支派考略(3)
吕履恒的次子吕宣曾(1695—1765年),字扬祖,号伊蔚,又号柏岩,康熙五十三年(1714)中举,年近五十时,选任湖南永兴知县,后升靖州知州,因年老致仕。《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其著作有《柏岩文集》4卷,今存乾隆十四年(1749)刻本,又有乾隆五十年(1785)金陵望柏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收藏,《贩书偶记》和《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柏岩诗集》12卷,有乾隆刻本,《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今未见;其他还有《仪礼笺》、《读礼说》、《古乡饮图考》、《文庙从祀表》、《吕氏宗谱齿谱祭规》等,俱见《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中州先哲传•文苑》记其著作还有《古宫室名制考》1卷、《瑶民两案便略》1卷。另外,吕宣曾在湖南做官期间,还曾主持修纂《永兴县志》12卷,有乾隆十四年(1749)刊本;《靖州志》14卷,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吕宣曾的长子名公路,字伯平,号介亭,由县丞发广西署太平州同知,借补罗城县武阳司巡检,甫抵官即卒。《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著作有《介亭诗草》1卷,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望柏堂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民国年间中州文献征辑处征辑有刻本一册。《中州诗征》卷十五收其诗8首。
宣曾次子名公滋,字树村,号硕亭,又号兰圃,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曾官山西介休知县,不久以疾告归。《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其著作有《硕亭诗草》2卷,今存乾隆五十一年(1786)刊本,刻于姑苏。今河南省图书馆有藏本,卷前有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十二月蔡必昌叙;参与“选定”者为“钱塘袁枚简斋、夏邑彭冠六一”,可知吕公滋和袁枚有交往;参与“订正”者有其族兄吕肃高、吕馨高,胞兄吕公路,堂兄吕公辅、吕公溥,以及《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吕公滋与李绿园的交往尤为密切,《硕亭诗草》中有李绿园的批语。杨淮《国朝中州诗钞》收其诗6首,《中州诗征》收其诗3首。吕公滋所著还有《春秋本义》12卷,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孟冬望柏堂刻本,孙殿起《贩书偶记》著录。另有《文庙礼乐图考》和《续家谱》,《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掌园吟余》,《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另外,吕公滋还曾于嘉庆五年(1800)题“梦月岩”三字,刻于新安县横山村吕氏梦月祠内,今存于此祠。
吕履恒的第三子吕守曾(1700?—1740年),字待孙,号松坪,雍正元年(1723)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曾官河北完县知县,擢宣化知府,累官至山西布政使。晚年主讲于阌乡荆山书院。《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陈浩《吕君法曾墓志铭》中有“戊寅,余游大梁,松坪殁已十有八年”一语,戊寅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据此可知吕守曾卒于乾隆五年(1740)。其著作《松坪诗草》12卷,有乾隆刊本,今复旦大学图书馆有收藏,卷前有陈浩序。袁枚《随园诗话》曾称赞其诗。《中州艺文录》著录《松坪诗草》的抄本为14卷,民国年间中州文献征辑处征辑到此抄本二册。
吕守曾之子吕公溥,平生未出仕,晚年曾主持阌乡书院,《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另有吕田撰《诰封奉政大夫江苏通州直隶州知州寸田吕公墓志铭》所记最详,其文云:“叔祖寸田先生讳公溥,字仁原,寸田其号也,又号髯痴。系出宋文穆公第二十五代裔。……嘉庆元年,恭逢覃恩,以从游从子燕昭贵,诰封奉政大夫、江苏通州直隶州知州。原配董氏,诰封宜人。……晚年,酷爱右军兰亭帖暨外氏王文安公书法,终日挥毫不为疲也。文字外惟事偃息,自称爱眠道人。一日,病中召田曰……越数月,遂以脾病殁。时嘉庆十年乙丑八月初八日巳时,距生雍正五年丁未十一月二十六日丑时,享寿七十有九。考方伯公讳守曾……妣王夫人,仪封教谕讳鹏公女。”据此知吕公溥的生卒年为1727—1805年。吕公溥的著作有《寸田诗草》8卷、附《诗余》1卷,《宗祀祭规》1卷及《寸田文稿》,《中州艺文录》卷二十四著录。《寸田诗草》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其侄吕燕昭刻本,河南省图书馆有收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卷前有袁枚所作序,署“钱塘袁枚拜序,时年七十有三”,可知是袁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所作。刊本之末又有吕燕昭跋,后署“乾隆岁在庚戌受业第二十三侄燕昭敬跋于崇川官舍”,可知是吕燕昭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所作。另据民国《新安县志》卷十三“艺文”,吕公溥还著有《寸田赋稿》、《寸田拟招》、《寸田集陶》、《寸田集唐》,今俱未见。吕公溥最重要的著作是梆子腔剧本《弥勒笑》传奇,今存作者手稿本,私家收藏,极其珍贵。卷前有作者自序云:“窃尝谓诗变为词,词变为曲,至于曲,几无可变矣。关内外优伶所唱十字调梆子腔,真嘉声也,或即曲之变也欤?歌者易歌,听者易解,不似听红板曲辄思卧也。但嫌说白俚俗,关目牵强,不足以供雅筵,余乃取《梦中缘》为蓝本,改为之。”此剧本及序文是研究梆子腔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剧情是据张坚《梦中缘》传奇改编,稿本之末附有卧云子《题记》,以及吕公溥的友人茹纶常题诗2首。吕公溥与《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交往密切,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李绿园撰作《绿园诗序》。
《寸田吕公墓志铭》中记述吕公溥的家属情况,云:“嫡配董宜人,洛阳辛酉拔贡讳万育公女。侧室黄氏、韩氏。韩氏生子嗣溱,娶中牟胡氏,山西解州知州、推升云南楚雄府知府名龙光公女。甫八岁,嗣溱以疾亡,无子。”关于董宜人,吕田所撰《诰封宜人董氏墓志铭》记云:“宜人卒于嘉庆十四年己巳九月二十五日亥时,距生于雍正五年丁未七月一十一日巳时,享寿八十有三。”据此,知董宜人与吕公溥同年生,晚公溥四年卒,生卒年为1727—1809年。
《寸田吕公墓志铭》中说韩氏生子嗣溱,即吕公溥的儿子书根。吕公溥自撰《新安吕忠节公元孙、侍御公曾孙、司农公孙、方伯公子公溥字仁原号寸田之亡次侧室韩氏二黄墓志铭》记述更详:“余妾韩氏,洛阳人。……辛巳,余年三十有五,尚无子,因劝纳焉,名之曰二黄。明年,生儿书根。丙戌,生女叶。戊子五月八日,叶女暴殇,哭泣得瘕症。……根儿……丁酉,娶妇胡,……甲辰,根儿猝夭,乃大恸,……乙巳五月,根儿死日,号哭竟夕,乃复病,日益笃,遂至于死。……生于乾隆七年壬戌九月十五日亥时,卒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闰七月二十八日丑时,享年四十五岁。今于六十年二月十日祔葬于县城西原夫人墓次余所应入之茔也。……寸田老人泪笔。嗣孙吕琦泣血稽颡上石。”据此知:韩氏生于乾隆七年(1742),小于吕公溥十五岁;吕公溥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三十五岁纳韩氏,其时韩氏二十岁,因吕公溥原已娶妾黄氏,故名之为“二黄”;次年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书根出生;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女儿名叶出生;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叶女两岁夭亡;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书根十六岁娶妻胡氏;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书根死,年仅二十三岁;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韩氏死,终年四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