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站”着走向海外
约一米高,包括“龙姓”、“马姓”在内的中华姓氏雕塑群首次亮相深圳第五届(国际)文博会,引起众多文化商家和参观者的关注。这是雕塑家李廷贵在近3年的时间里,设计了近万张草图后,创作出来的作品。
李廷贵中华姓氏雕塑群的创意源自本报2006年1月4日的报道《佗城179姓解开重要史谜》:一个只有4.1万人口的龙川县佗城镇竟然包含了179个姓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汉族人口常用姓氏有3000个,《百家姓》收集了438个,而佗城镇统计出的179个姓几乎占了《百家姓》的三分之一。
佗城镇179个姓氏的新闻发现,让李廷贵看到了其中源远厚重的中华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血脉之根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搬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厚德载物、报本返始、依恋本源、尊祖敬宗的传统,这种品性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体现。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名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标志。”李廷贵在文博会上如是说。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6年,李廷贵在看到本报报道后,专门前往龙川县佗城镇考察了正相塔、越王井、姓氏宗祠等历史文化古迹。特别是在看到姓氏宗祠不单造型独特,而且包含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后,李廷贵结合自己多年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产生了用雕塑语言来诠释中华姓氏文化,并通过作品传承和创意姓氏文化的想法。
从艺术专业角度来说,雕塑就是图形造型。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图形,就会渐渐走向衰落。图形意味着文化最直接的符号,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图腾,因为在人之初首先接受的就是图形教育,而不是文字。
姓氏图腾:
展现姓氏文化魅力
用雕塑语言来诠释姓氏文化,该用哪种载体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李廷贵选择了汉字,因为汉字具有非凡的生命力,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载体,尤其是甲骨文,每个字就是一幅图画,几乎每个字的发明就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意。
立体雕塑与平面文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难度较大,不单要让平面的、两维的中国汉字“站”起来,变成立体的、四维的图形,还要从各个方位都能感受到汉字的痕迹。“创作的过程就是对中国文化全方位理解的过程。”李廷贵概括自己的心路体会。
经过思考和研究每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字,李廷贵选择以史前文字为雏形,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来传承并创意姓氏雕塑,让平面的书写文字变成了立体的雕塑。近3年的时间,他一共创意设计制作出了300多件作品。
设计的基本图形借鉴甲骨文、钟鼎文、籀文、鸟虫文等史前文字,因为这些文字具有图腾意识。”李廷贵介绍说,创作的过程必须非常细致,要打破常规思维,要“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维新”。
据悉,他制作出的部分作品在文博会结束后,将到多个国家进行巡回展出。(凌丽)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珍稀家谱出版,血脉里看千百年家国记忆 2016-03-11
- 71岁老人捧出家谱佐证:董永是马鞍山董山里村人 2015-11-25
- 河北广宗发现明代《贺氏家谱》手抄孤本 距今425年 2015-11-18
- 重建历史智慧 浙江东阳以“好家风”引领民风社风 2015-10-26
- 福建上杭入台办客家族谱展 再掀寻根问祖热 2015-10-24
- 武进将建"中国家谱博物馆" 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2015-10-20
- 200多年族谱不知该咋保护 后人寻专业人士帮助 2015-10-14
- “客家祖地”闽西组团赴台办客家族谱展 2015-10-12
- 宋磊教授首次发现“南陈北崔”之崔子忠族谱 2015-09-30
- 流失近70年的丹阳《钟氏族谱》“回家”了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