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宗谱》第四次续修再增新亮点 南通首部电子版家谱面世
1月29日,南通首部电子版家谱——《葛氏宗谱》首发式在观音山举行,这是继去年6月1日《葛氏宗谱》第四次续修(纸质版)面世后,本市首部电子版形式的家谱与大家见面。
电子版家谱是一种创新
电子版《葛氏宗谱》共有两个光盘,由家谱篇、影像篇、附录篇三个部分组成,包含了《葛氏宗谱》16册文字版本的全部内容,包括序言、导读、家训、堂号、像赞、人物列传、葛氏姓氏歌、世系图谱等,还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第四次续修《葛氏宗谱》大事记、葛氏民企、名品简介、节日风俗和传统习俗、与葛氏有关的地名、考证、新闻媒体有关葛氏第四次续修家谱报道等内容。
去年6月1日,第四次续修的《葛氏宗谱》16卷册文字版本与大家见面后,家谱续修办公室的成员们就着手准备电子版制作工作,从资料收集、录入和编辑等工作入手,上门走访了南通东帝纺织、东邦纺织、信大祥纺织等葛氏后人的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情况,拍摄了不少企业图片资料,采集了葛氏老总们开拓创新、守法经营、关爱员工等方面的事迹,通过专题的形式在电子版上展示。
去年12月,《葛氏宗谱》家谱续修办公室向国家图书馆赠送了一套文字版。市档案局资源建设与开发处副处长王建红介绍,《葛氏宗谱》第四次续修不仅有纸质文本,还创新了电子文本。这在目前本市续修家谱史上还是首次,对我们研究家谱文化和今后续修家谱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创造续修家谱史多个第一
与《葛氏宗谱》文字版相比,电子版专门增加了一项内容:第四次续修《葛氏宗谱》大事记。这一内容,让大家记住默默无闻参加《葛氏宗谱》第四次续修的所有志愿者,以及为家谱续修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2010年4月9日,《葛氏宗谱》家谱续修办公室在市区观音山文化站举行了第四次续修第一次筹备会议。同年10月28日,在观音山太平寺举行了简洁的续修开笔仪式。这期间,续修办公室成员用了近5年时间,相继完成续修后的《葛氏宗谱》纸质文本和电子版,他们创造了南通续修家谱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和之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首部电子版家谱、首个纸质和电子版本并存……“诸多‘第一’凝聚着续修志愿者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凝聚着葛氏企业家们的鼎力支持,凝聚着江海晚报等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凝聚着对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凝聚着奋发向上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续编办公室成员葛祖兴感慨道。
葛氏老祖还是抗倭英雄
“修谱是为了更好研究家谱,充分利用家谱,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续修家谱最大的目的和意义。南通葛氏的先祖还是抗倭英雄,比曹顶还要早200多年。”续修办公室负责人葛敬均十分自豪地说。
“从苏州迁移到南通的葛氏第一代葛仲章,曾经参加抗击倭寇的斗争,当时他在当地(现在的观音山)建起了瞭望楼,随时观察倭寇的情况……这些在宗谱中均有记载,进一步研究葛氏这一段抗击倭寇的历史,可以让后人了解这段英勇抗倭的历史。”葛敬均说。目前,葛敬均正组织人员对《葛氏宗谱》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考证, 根据家谱中的史料记载,编写葛氏先人抗击倭寇的故事,通过宣传,让大家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激励大家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秀祖先,将他们勤劳、勇敢的事迹一代代传承下去,葛氏后人准备收集资料,申报建立“葛氏抗倭纪念碑”,作为南通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珍稀家谱出版,血脉里看千百年家国记忆 2016-03-11
- 71岁老人捧出家谱佐证:董永是马鞍山董山里村人 2015-11-25
- 河北广宗发现明代《贺氏家谱》手抄孤本 距今425年 2015-11-18
- 重建历史智慧 浙江东阳以“好家风”引领民风社风 2015-10-26
- 福建上杭入台办客家族谱展 再掀寻根问祖热 2015-10-24
- 武进将建"中国家谱博物馆" 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2015-10-20
- 200多年族谱不知该咋保护 后人寻专业人士帮助 2015-10-14
- “客家祖地”闽西组团赴台办客家族谱展 2015-10-12
- 宋磊教授首次发现“南陈北崔”之崔子忠族谱 2015-09-30
- 流失近70年的丹阳《钟氏族谱》“回家”了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