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禅城老人退休修庞姓族谱 深信思源有福归

禅城老人退休修庞姓族谱 深信思源有福归
  

  年幼丧父少小辍学,做过十多年农民,而后耕耘教坛四十余年,现已年近古稀的禅城海口村人庞小满老先生说,年轻时,他甚少关心宗族事务,更不知道族谱为何物,但是十多年前在族人力荐下,他才担起续修族谱的重任。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部族谱的重修,牵引他在此后的十多年来频频参与宗族事务,让他在有生之年见证了氏族的再凝聚。他说,这是他的荣幸。
空白的80年新添千余名字
  庞姓是海口村的三大姓氏之一,解放初期,海口村宗祠林立,其后的三四十年间,庞氏族谱散佚,只有部分被村民悄悄保留下来。直到1995年,海口庞氏族谱已有80多年未续修,因而,在当时佛山一些家族陆续修谱的背景下,海口部分热心的庞氏族人也动了心思。
  当时,已年届退休年龄的庞小满被请到海口村的庞氏大宗祠,由于此前极少关心和过问宗族事务,庞小满只是坐在一角,甘心当“听长”。
  但是,热心族人庞伯祥见他到来,即提出由他来担任修谱之主笔。族人看中他虽只读过小学,却阅过《史记》、《资治通鉴》、《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等古籍,且耕耘教坛执教语文几十年,文学功底深厚;还有一点,他即将退休,也有闲暇时间。
  庞老先生说,他当时一再婉拒。直到庞伯祥认真地说:“你尽力去搞就是了,你动手写,经济方面由我负责。”他才答应一试。
  随后三年,他与族人庞伯祥、庞润本、庞八、庞成发等人,从装稻谷的谷缸底,将族人冒着生命危险藏起来的旧族谱找出来,作为续谱之根本;又下发表格,让族人自报世系资料;并先后多次到顺德、广州等地寻访族人,也联系到了远在广西、贵州、港澳台等地的族人,从诸多零碎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成言之有序的族谱。
  终于,海口庞氏族谱在1998年重修完毕,付印。三年时间,他们为族谱上空白的80年新添了1000多个名字。
  当地族人们争相传阅新修族谱,大部分人还出钱印刷副本;不少旅居港澳台的族人听说了,也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联系,要出钱印刷一份。由于旅居外地的族人不断提出要追加姓名,庞小满老先生在2010年又补充修订了第二版海口庞氏族谱。
  在庞老看来,族人再凝聚,大家将福有悠归。
“鸿门宴”筹款后生爽快认捐
  修谱十余年,庞小满已经成为了当地民俗历史的百晓生,每当村里人要寻根问祖时,总有人说“去问庞小满啊”。村民们的肯定带给他成就感,而修族谱,亦让垂垂老矣的他有了精神寄托。如今年近七十的他身宽体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不过,让庞老更感怀的是,一部族谱的重修,牵引着他十多年来频频参与宗族事务,让他见证了族人历经战乱、政治动荡之后的再次重聚。他说,这是他的荣幸。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庞老说,重修族谱初稿公示时,一个族人的儿子未从初稿中看到自己家的信息,遂回去问父亲,见父亲并不重视,他追问“如果以后的子孙想了解自己的源流,却发现族谱里缺了这一块,怎么办?”这一问后,父亲无言以对。后来,这家人连忙补交了材料。
  2010年10月底,在族人庞新等人的组织下,佛山海口、青柯庞氏族人驱车千里,探访始迁祖十九公发散在广西贵港的后人。“刚听到汽车鸣笛,远明族兄家(贵港庞氏族人)门前立即鞭炮齐鸣,锣鼓声不绝于耳。一些广西的族兄弟闻讯赶来,有距贵港六十公里外的桂平的,有远隔百多公里的柳州武宣的。当晚最通用流行的一个名字是‘兄弟’。”他回忆道,“虽远隔重山,仍能“相逢莫问尊卑贵,直道是庞氏兄弟”。
  2012年,位于海口村的庞氏大宗祠大修,为了筹款,他和族人庞八备下宴席,宴请10位村里中青年事业有成者,发动他们认捐。在他看来,这样的宴席就是“鸿门宴”,但没想到,后生们爽快答应,一下认捐了所需的16万元款项。
  海口村修谱小组的成员都年近七十了,但庞老说,他们现在并未特意将修族谱的手艺传给族里的后生,因为并不担心此后修谱后继无人。“再次凝聚起来的宗族情感会继续流传,追寻自己的根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愿望,总会有一些人愿意出来修族谱、建祠堂,把这些传统一代一代传续下去。”
自学电脑排版宗支图
  如今, 在禅城海口村的一栋民居里,只要有时间,庞老都会坐在电脑前,用写字板一笔一划地记录着佛山乡村记忆。
  庞氏支系繁多,族谱的每一页仅能容下几个名字,一个世代的人名常常要分在几页,不便于阅读。一天,一个村民给了庞叔灵感。“一个邻居拿着族谱过来找我,他问我,能不能把族谱弄得像放电影那样,可以顺着每一个世代看下去。”
  于是,庞叔开始设计一种新的族谱。他利用拓扑图,把族谱里的世代联系在一起。由于庞氏支脉众多,他选用了长卷纸,将庞氏的不同分支的拓扑图收纳在同一张纸内,然后折叠起来。族人阅读族谱时,只需将长卷缓缓拉开,经累几世的宗族姓名便缓缓铺开。从右到左看,一个宗族演变的“电影”就这样放映在眼前。庞叔将这种图称之为“宗支图”。
  宗支图脉络清晰但制作复杂,为了更好地排版,庞叔想到了使用电脑。“一开始修谱是我们学校的电脑老师帮我制作表格的,但总是麻烦别人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就决定自己学”。
  此前庞叔从未接触过电脑。“刚开始编排的速度很慢,要把每一个名字都弄上去,我拼音不好,只能用手写,写好了名字还要做表格。我花了好几年,才慢慢学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