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罕见族谱 全是祖先画像
柳州族谱收藏家郑节余最近得到了6本《延陵吴氏宗谱》(江西鄱阳县),其中一卷全部是吴氏先祖画像,加上另外一卷里的画像,数量多达近600幅。收藏族谱多年、见多识广的郑节余表示“还是第一次见到”。1月25日,南国早报记者见到了这几本被郑节余奉为“宝贝”的罕见族谱。
两卷族谱画像近600幅
郑节余得到的《延陵吴氏宗谱》有两种(各3本,大16开本),其中一种是民国戊午年(1918年)所修,另一种则是民国丁丑年(1937年)所修,均为木活字印刷本。从修谱风格来看,应该是同一家族所修。延陵为古邑名,大约在今江苏丹阳、常州、江阴等吴地沿江一带地区,是吴姓的郡望(吴姓望族曾居住的地方)。
“这两种族谱与其他族谱相比,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里面的画像之多前所未见。”郑节余说。1918年所修的《延陵吴氏宗谱》卷二,全部是吴氏祖先的画像,看得到的有437幅,还有部分残缺。1937年修的《延陵吴氏宗谱》卷二中,也有110多幅祖先画像,从吴氏始祖泰伯(春秋时期的第一代吴王),到继位者其弟仲雍,再到后世的长沙王吴芮(西汉),一代代延续下来。根据每个人不同官职、时代,画像也配上了不同的服饰。这些画像都是刻板印刷,但刻工精细,每一根胡须、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画像之中,绝大多数是“遗像”,也有少数“容像”(应该为修谱时还在世者)。很多“遗像”看上去相貌几乎完全一样,很可能是因为祖先隔得较为久远,相貌无从考究,故采用同一个刻板印刷,主要还是象征意义。而“容像”在眼睛、鼻梁等细节上有明显区别。
画像蕴含不少信息
这些画像有个特别之处,就是每个祖先都是用行名(排行)来标注,而没有字辈名,族人按出生的先后顺序用数字标注。族谱中,有些行名中间出现间隔,如“锐三九”下一页就到了“锐四二”。郑节余说,这是因为中间排行的族人幼年夭折,所以没有收录进来。还有的画像上方,配有赞语,这些是家族中有一定名望、口碑的人。
有画像的吴氏族人大部分配有妻子的画像,有两个妻子的为并排两人画像,最多的达到3个。但不知为何,其中少数人也没有妻子画像,对应的那一页留为空白。郑节余从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妻子画像上标注的名字中“贞”字出现的几率相当高,如“香贞”、“菊贞”、“国贞”、“小贞”等,还有“香”、“秀”也频频出现。这些妻子来自不同的姓氏、时代,这么多人名字里都有同一个字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可能是家族修谱时加上去的,可能具有特殊含义。
郑节余说,民国初期及以前的族谱中,有画像的很少,主要是家族中的官员、名人才有,一般只有10多幅。而像《延陵吴氏宗谱》这样收录如此多的画像,不仅当官的、出名的祖先有画像,连普通百姓祖先也有画像,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比较珍贵,也很有研究价值。
据介绍,大概从民国10年(1921年)以后,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照片开始进入族谱,但幅数也不会多。郑节余收藏的一本民国时期福建的《黄氏族谱》(铅印本)把本族族长和有名望人士的照片都放了进去。还有一本广西陆川的《吕氏族谱》中,收录有曾担任过广西省政府主席的吕焕炎的照片。
来源:南国早报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珍稀家谱出版,血脉里看千百年家国记忆 2016-03-11
- 71岁老人捧出家谱佐证:董永是马鞍山董山里村人 2015-11-25
- 河北广宗发现明代《贺氏家谱》手抄孤本 距今425年 2015-11-18
- 重建历史智慧 浙江东阳以“好家风”引领民风社风 2015-10-26
- 福建上杭入台办客家族谱展 再掀寻根问祖热 2015-10-24
- 武进将建"中国家谱博物馆" 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2015-10-20
- 200多年族谱不知该咋保护 后人寻专业人士帮助 2015-10-14
- “客家祖地”闽西组团赴台办客家族谱展 2015-10-12
- 宋磊教授首次发现“南陈北崔”之崔子忠族谱 2015-09-30
- 流失近70年的丹阳《钟氏族谱》“回家”了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