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周氏族谱曝光 周敦颐后裔上百万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出自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近千年来,成为国人的励志名句。周敦颐,因其学术思想“上承孔孟,下启朱程”,后人尊其为“孔孟后一人”和“理学鼻祖”。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国学的重视,周敦颐也被推到了学术的“前台”。而随着周敦颐名人效应的扩散,国内不少地方发现了周敦颐的后裔,据称共有上百万之多。鲜为人知的是,溧阳也有一个周敦颐后裔村,而他们的故事要从泥墙中发现的一箱家谱说起。
儿子周云龙(周敦颐31世孙)
周敦颐
后人周元龙
长子周应龙 次子周应麟 三子周应凤
后人周用瑜(卖良田续家谱)
侄子周福生(文革时藏家谱于墙中)
周氏族谱流传
【1987年 族谱见光】
拆老宅时,发现秘藏于墙中的族谱
1987年,溧阳茶亭张家园农民周云龙准备拆了自家的老宅子,新建楼房。老宅是木柱泥墙,拆到中堂的泥墙时,钉耙碰到了泥墙里的一件硬物,“难道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周云龙有些欣喜,因为依据经验在农村老宅拆迁,还真能发现古旧的物品。
“是个大木箱!”当周云龙看见大木箱上面还写着墨迹斑驳的“家谱”字样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箱子里的宝贝,是他们周家血脉的记录与传承。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20年前,“文化大革命”中,父亲保管的家谱早就被抄走,不复存在了,原来老父亲将家谱藏在了泥墙中。
周云龙想起小时候,族里的老辈人会跟他们说起,他们的祖先是周敦颐,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们家的这箱族谱,也是祖上卖掉了20多亩田产才“请”来的,是真正的传家宝。
不过,拿到族谱后,周云龙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而是小心翼翼地保管了起来,只是每年农历6月初六的时候将族谱拿出来晒晒太阳。
俗话说的好:盛世修族谱。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渐渐地动起了重修家谱的心思,才将这个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告诉了家里人,但这个秘密只限于自家人知道。直到日前,周云龙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其他族人,于是,溧阳张家园周氏是周敦颐后人的消息传了开来。
周云龙告诉记者,溧阳的周氏族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多有迁徒。日军侵华的时候,周氏祠堂被毁掉了,他珍藏的这份族谱,可能是溧阳唯一遗存下来的一份周氏族谱。
“我们希望其他生活在溧阳的周氏族人都能够知道,我们的家族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和多么伟大的祖先。”
【1897年 重修家谱】
卖了20多亩地,续上家谱入了祠堂
周云龙的小叔、现年70岁的周福传告诉快报记者,根据家谱的传承记载,周敦颐原籍湖南道县,后曾迁居镇江,并在当地开枝散叶,其后世周元龙于元朝末年因避战乱迁徙至阳羡,即今天的宜兴上圩村,之后周元龙的子孙除了长子周应龙仍居圩上外,次子应麟、三子应凤分别迁徙至溧阳戴埠镇的颜巷里村、天目湖镇的张家园村。至此,周敦颐的后人们便在溧阳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生活了下来。
周氏子孙迁徙至张家园后,一直没有忘记先祖,可是早年的族谱早已遗失,让周家人深以为憾,直到光绪23年(1897年),族人周用瑜得知原来迁徙到颜巷里的周氏家族,不但保留了祖谱,而且修建了祠堂,遂卖了20多亩地,花重金请人续上了家谱,入了祠堂。到了民国十七(1928年),周氏族人又将原谱重修翻印,内含5册记载周敦颐生平的《周氏溓溪志》,以及记载着周氏一族的姓氏起源、世系表、家训等内容的12册《周氏族谱》。
周家人将这套书写着家族荣耀和历史的族谱仔细地收藏了起来。周用瑜过世后,族谱传到了他的侄子周福生手中,时间很快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除四旧”运动在全国兴起,为了不让人毁掉族谱,周福生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妙招”,他把族谱封在了自家的泥墙中,又在上面挂上了毛主席的画像,这才躲过了一劫。而这份族谱,在泥墙中一躺就躺了几十年。
记者近日在张家园见到了这套84年前的珍贵族谱。这些族谱存在在一个长80公分、高60公分的木箱子内,木箱已经漆黑,据称也有百年之久。箱子内族谱,由于被精心保管,十几册族谱除了封面略旧以外,内页没有任何损坏。
更难能可贵的是光绪23年,祖上周用瑜卖掉良田续上的张家园族谱的手抄本历经了115年的岁月,竟然也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中,5册《周氏濂溪志》中,追溯了周家的世系,据说源出古代姬姓,后迁河南如南郡,遂按国号以周为姓。传至宋朝周敦颐,居庐山莲花峰下,也称濂溪先生,而后子孙各处,分徙各处。文中还专门刻有故里图、书院图、周濂溪先生真像等,诗文、山水画俱全,有相当的艺术水准。
记者注意到,这5册《周氏濂溪志》为“霁月堂珍藏”,对于这5册老祖宗周敦颐写的志,周云龙说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对老祖宗的评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至于与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又有何渊源,还有待后辈们继续探究。
【继承先祖遗风】
后人爱莲花,爱吃辣
周云龙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如今生活在溧阳的周敦颐后人大多是一介平民。
周云龙说,“我们了解到,周敦颐的不少后代还保留着纪念周敦颐的祠堂,有的还特别喜欢在家族村落间种植荷花,后人们也把老祖宗的"爱莲说"作为家训来传承。但像我们这一支,岁月变迁,只剩下了吉根这一脉,我们生活的那年代,父辈们都很辛苦,我们也没有条件上学,先祖的"爱莲说"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然而,作为濂溪先生的后人,我们推崇温、良、恭、俭、让,自强不息,这也算是继承祖先遗风吧。”
在张家园,周家人在村民们看来,一个个都是好脾气,“他们总是和和气气,从来不跟村里人闹什么矛盾。他们家出了不少大学生,有学问的人,还有当大老板的,可他们一个个还都是很低调”,村民如此评价周家人。周福传告诉记者,老辈人都是要求小辈们“温、良、恭、俭、让”,要求待人恭敬、温和,与人为善,我们也是如此教育下一代,“这是我们的祖训。”
记者在周氏族谱上看到,从十世祖周元龙开始,后辈们人才辈出,从文从武,有的官至翰林,还有当过太子老师。不过到民国年间,族人渐渐没入民间。周云龙告诉记者,现在张家园的周氏后人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在“濂溪书院”当教师的职业了。
周福传的儿子周强,如今是溧阳南门小学的校长。他告诉记者,目前张家园周氏后人才五六十人,不过做教师的却有12人。“我们直到2000年,才从堂哥周云龙处得知家里藏了老族谱,一翻阅,发现自己还是周敦颐的后人,又吃惊又自豪!”
周强说,老人们世代相传要诚实守信、谦卑、守法。在我们家族,每个人都遵章守纪,没有一个人有过触犯法律法规的事。而且在工作中,都比较尽心职事。“其实周敦颐先生以莲花的高洁品格作喻,提倡的就是清正廉明、洁身自爱,我们的家族教育也正是如此,一代又一代地言行相传了。”
说起与老祖宗周敦颐的渊源,周云龙笑称,溧阳人喜咸甜,我们却爱辣,每天吃饭都得配上点辣椒、辣油之类。“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是湖南人,都喜好辣,是印在血脉里了,即使延续千年,与湖南相隔千里,还都是好这口。”
链接: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重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鲁迅也是周敦颐后人
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负责人介绍称,据考证,著名作家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立波(《暴风骤雨》作者)均系周敦颐“秀”字辈的第32世孙,周恩来亦为周敦颐“贤”字辈33世孙,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亦是周敦颐直系后人。至于溧阳张家园周氏后人与周恩来、鲁迅一脉是否有关联,周云龙笑道,“我们还要好好研究,如果真是同宗,那这个消息肯定太"爆炸"了!”
来源:永州新闻网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珍稀家谱出版,血脉里看千百年家国记忆 2016-03-11
- 71岁老人捧出家谱佐证:董永是马鞍山董山里村人 2015-11-25
- 河北广宗发现明代《贺氏家谱》手抄孤本 距今425年 2015-11-18
- 重建历史智慧 浙江东阳以“好家风”引领民风社风 2015-10-26
- 福建上杭入台办客家族谱展 再掀寻根问祖热 2015-10-24
- 武进将建"中国家谱博物馆" 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2015-10-20
- 200多年族谱不知该咋保护 后人寻专业人士帮助 2015-10-14
- “客家祖地”闽西组团赴台办客家族谱展 2015-10-12
- 宋磊教授首次发现“南陈北崔”之崔子忠族谱 2015-09-30
- 流失近70年的丹阳《钟氏族谱》“回家”了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