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曹氏族谱能找曹操后人?专家重申“担忧”
2月5日,三国史专家、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子彦教授曾在本报书缘版刊发《曹操并非夏侯氏后裔——与征集曹姓、夏侯姓男子,欲以DNA技术破解曹墓真伪之谜者商榷》一文,昨天他再次联系本报记者,重申了对这一事件的隐忧。他说:“基于历史上屡屡发生的通谱、联宗现象,依靠曹氏族谱果真就可以找到曹操的后人吗?”“另外,在这些曹姓男子踊跃参与甄别曹操墓真伪的背后,是否存在学术的浮躁和功利的考量?”
陈寅恪曾推论曹氏后代有鲜卑血统
朱子彦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曹操之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青龙三年,魏明帝曹叡驾崩,因“明帝无子”,由其养子曹芳继承大统。曹芳的身世、血统均扑朔迷离,故陈寿只能说:“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这就说明,曹魏的正统帝系,自明帝曹叡崩逝就已经终结。
更为复杂的是,《三国志·曹彰传》载:曹操“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胡须发黄是当时鲜卑人的体貌特征。当年,陈寅恪先生曾据此推论曹彰有鲜卑的血统,他说:“《卞皇后传》称,卞氏为琅琊开阳人,本倡家,则卞氏亦有可能是自燕代流落到琅琊的鲜卑人,后来又流落谯县,为曹操所纳,曹彰(为卞氏所生)须黄,当是鲜卑血统在曹彰身上的显现。”曹操共有二十五子,卞氏生丕、彰、植、熊四子,曹操其他姬妾所生之子则未必有鲜卑血统,如何区分曹氏后裔的血统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问题。
曹姓家谱始祖与曹操“断代”近八百年
朱教授指出,中国家谱,惯于找个名头大的认为先祖,因此一个姓氏传到最后,往往面目全非。因此,在研究曹氏家谱时,还须特别注意改姓、伪造谱牒的现象。有专家指出,从曹操父曹嵩及魏明帝子曹芳均为他人养子的经历来看,相沿成习的养子之风对曹氏家族影响颇深,这也为寻求曹操后裔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推行九品中正制、垄断仕途、确保阀阅世家的高贵血统,贵胄之族不遗余力地编修谱牒,以防庶族假冒。在著姓望族的排挤压制下,寒门自惭形秽,或不愿撰修谱牒,或冀图抬高门第,不惜伪造宗谱。
曹姓家族的地位又如何呢?据史料记载,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桓帝的中常侍,其阉宦的身份素为士人所诟病。遍查两晋至唐代的史乘、笔记,也均未见有曹姓担任高官显宦的记载。因此,曹操真正的祖源,因为地位低下很有可能并未记录在家谱中。
而上海图书馆馆藏的《上海曹氏族谱》(民国十五年上海曹氏崇丞堂排印本)旧序透露,虽然该族谱以曹彬为始祖,但族人只知其始迁祖是明成化时人,字“孟春”,而不知其名。直至“孟春公”之后,谱系才绵绵不断,传至今世。而据《宋史·曹彬传》载:“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宋史》仅将曹彬世系上溯至其父,可见,曹彬一脉与曹操并无关联。
溯祖追宗,谱牒难作依据
另据专门研究族谱的历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仁安指出,虽然在中国古代,谱牒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大多早已散佚,目前国内所藏的家谱,宋代的已极为罕见,《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是现存最早的谱牒。大多数图书馆所藏的家谱多为清代或民国,能存留明代的家谱已属不易。家谱流失严重,为寻根探祖带来极大的困难。
基于历史上屡屡发生的通谱、联宗现象,目前有数百名自称曹操后裔的男子,前往上海参加DNA检测,为甄别曹操墓真伪前仆后继的事实背后,毫无疑问存在着一只无形的手。众所周知,自1959年郭沫若先生替曹操翻案以后,曹操已被定位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英雄人物。寻找曹操后人,恐怕会引发一场“正宗嫡传”的争斗。而有关曹操墓真假的考证,无论在考古学大讨论还是历史学大争论,都是个学术问题,学术不与利益“挂钩”,才能维护学术的公信力。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珍稀家谱出版,血脉里看千百年家国记忆 2016-03-11
- 71岁老人捧出家谱佐证:董永是马鞍山董山里村人 2015-11-25
- 河北广宗发现明代《贺氏家谱》手抄孤本 距今425年 2015-11-18
- 重建历史智慧 浙江东阳以“好家风”引领民风社风 2015-10-26
- 福建上杭入台办客家族谱展 再掀寻根问祖热 2015-10-24
- 武进将建"中国家谱博物馆" 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2015-10-20
- 200多年族谱不知该咋保护 后人寻专业人士帮助 2015-10-14
- “客家祖地”闽西组团赴台办客家族谱展 2015-10-12
- 宋磊教授首次发现“南陈北崔”之崔子忠族谱 2015-09-30
- 流失近70年的丹阳《钟氏族谱》“回家”了 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