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四次遇袭 德国应思索难民政策
据德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4日,德国西南部城市罗伊特林根市发生一起持刀砍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同日深夜,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中心一家餐厅发生爆炸,事件导致爆炸制造者本人死亡,另有15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早前的22日,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奥林匹亚购物中心发生连环枪击事件,造成10人死亡、27人受伤,其中10人伤势严重。而在更早之前的18日,德国南部城市维尔茨堡附近的一列火车上发生持斧袭击乘客事件,导致数十人受伤。
在过去仅仅一周的时间里,德国就接连发生四起恶性袭击事件,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难民危机和恐袭问题再次引发争论。尽管目前没有迹象显示22日的慕尼黑枪击事件与“伊斯兰国”或难民问题有关,但嫌疑人深受极右翼恐怖分子布雷维克影响,使此案具有明显的“恐怖主义袭击”的性质,后者曾制造了2011年的挪威爆炸枪击案。同时,嫌疑人拥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身份,也使得德国的移民政策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砍人案还是枪击案,都表明德国现在面临的安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移民政策、枪支管理…一个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德国政府和民众的面前。
德国成为不再安全的国家?
新华社前驻柏林记者吴黎明表示:“德国尤其是慕尼黑,一直以治安良好、安全著称,这里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令人震惊。”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德国警察在情报搜集、出警效率上,一直都很突出,人们对于德国警察的工作效率和处置能力也很信任。
虽然德国是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国家,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对枪支的管控非常严格。尽管如此,由于邻国枪支管治的不完善,民间流通和私藏的枪支数量不得而知,所以慕尼黑枪击事件还是发生了,而且嫌疑人没有枪支执照。“德国面临的枪支走私问题让当局十分头疼,一些武器走私集团利用欧洲申根区的漏洞,从巴尔干走私枪支到西欧。”吴黎明说。
一直以来,德国的安保能力和情报能力在欧洲名列前茅,并和美国保持密切情报合作,反恐能力十分强悍。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恐怖袭击,说明德国的安全形势已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今,一向治安良好的德国紧跟法国之后,沦为了恐怖主义的“新灾区”。
难民危机引发深层社会问题
据悉,持斧砍人事件的肇事者是一名18岁阿富汗籍难民,而24日持刀砍人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餐馆爆炸事件的制造者都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这三起事件事件再次凸显了难民问题对德国的影响。 “一些人来到我们国家寻求庇护,现在却做出可憎行径。“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赫尔曼说,“可怕的袭击将让民众更加担忧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难民在我们国家继续此类暴行。”
在当前冲击欧洲的难民危机中,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难民进入德国。而对于很多难民来说,德国俨然成了他们进入欧洲后的首选目的地。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德国在接纳难民方面拥有相对完善的机制和相对积极的意愿,能够向难民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如今,德国已经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难民接纳国,2015年就接收安置了110万难民。
最近几天恶性袭击事件的密集发生,引起人们对于难民的恐惧。德国民众对现行的积极难民政策愈加不满,默克尔政府当局也遭受到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25日对媒体指出,虽然德国接连发生恐袭案,但是德国人不应该以怀疑眼光看待所有的难民。德国首相的发言人德默尔也指出,不应该把全部的难民当恐怖分子。
欧盟存在的基础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欧洲议会对个人权利的“格外保护”。“事实上,默克尔政府近来一直在收紧移民政策,只不过她更想低调地做,而不愿高调地说。特别是在欧盟,过度强调德国要收紧移民政策,不符合其欧盟领袖的形象,更不符合欧洲一贯自居的所谓人文主义、人道主义高地的形象。”新华社前驻柏林记者韩墨说。
然而,难民的涌入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社会的不可控因素,特别是难民利用申根协定的便利,在申根区域自由流动,为恐怖主义分子借机涌向欧洲提供了便利。在此背景下,“伊斯兰国” 恐怖组织趁机而入,极端分子四处潜伏,内生性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
欧洲恐怖活动加剧的缩影
持斧砍人事件发生以后,“伊斯兰国”如往常一样迅速宣告对此案负责,而此事距离造成84人死亡的法国尼斯卡车撞人事件只不过4天而已。而在对于24日的餐厅爆炸事件,当地警方并不排除制造者是极端分子的可能。从巴黎、布鲁塞尔、尼斯到如今德国的“沦陷”,欧洲似乎已经跌入了恐怖袭击的深渊,恐怖主义正在不断侵入和渗透欧洲社会的肌理,带来持续的政治动荡与社会不安。
据美国情报机构评估显示,集结在“伊斯兰国”黑色旗帜下的外国战斗人员从去年夏天的2万人增加到了大约3.65万人,其中约有6600人来自西方国家,而绝大部分是来自欧洲。这些“圣战分子”返回欧洲以后,散布恐怖信息蛊惑他人,就像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让人们惊恐不安。吴黎明认为:“欧洲恐袭频率目前已十分密集,法国在一年半内发生3起恐袭事件,德国最近几天也接连发生恐袭,可以说整个欧洲的政治主题已从债务危机过渡到难民危机,现在又演变为反恐危机。”
如今的德国就是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加剧的一个缩影,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流血事件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欧洲议会7月18日的民调数据亦显示,大多数欧洲民众都认为,打击恐怖主义应是欧盟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血的教训刻骨铭心,德国需要反思,欧洲也需要反思,但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不仅要解决本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改善当前疲软的经济状况,更要解决各国之间合作的问题,搁置某些争议,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协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加强情报搜集的能力,加大反恐资金的投入,联手打击恐怖威胁,让历史不再重演。不过现在看来,这条路依旧漫长。
在过去仅仅一周的时间里,德国就接连发生四起恶性袭击事件,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难民危机和恐袭问题再次引发争论。尽管目前没有迹象显示22日的慕尼黑枪击事件与“伊斯兰国”或难民问题有关,但嫌疑人深受极右翼恐怖分子布雷维克影响,使此案具有明显的“恐怖主义袭击”的性质,后者曾制造了2011年的挪威爆炸枪击案。同时,嫌疑人拥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身份,也使得德国的移民政策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砍人案还是枪击案,都表明德国现在面临的安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移民政策、枪支管理…一个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德国政府和民众的面前。
德国成为不再安全的国家?
新华社前驻柏林记者吴黎明表示:“德国尤其是慕尼黑,一直以治安良好、安全著称,这里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令人震惊。”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德国警察在情报搜集、出警效率上,一直都很突出,人们对于德国警察的工作效率和处置能力也很信任。
虽然德国是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国家,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对枪支的管控非常严格。尽管如此,由于邻国枪支管治的不完善,民间流通和私藏的枪支数量不得而知,所以慕尼黑枪击事件还是发生了,而且嫌疑人没有枪支执照。“德国面临的枪支走私问题让当局十分头疼,一些武器走私集团利用欧洲申根区的漏洞,从巴尔干走私枪支到西欧。”吴黎明说。
一直以来,德国的安保能力和情报能力在欧洲名列前茅,并和美国保持密切情报合作,反恐能力十分强悍。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恐怖袭击,说明德国的安全形势已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今,一向治安良好的德国紧跟法国之后,沦为了恐怖主义的“新灾区”。
难民危机引发深层社会问题
据悉,持斧砍人事件的肇事者是一名18岁阿富汗籍难民,而24日持刀砍人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餐馆爆炸事件的制造者都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这三起事件事件再次凸显了难民问题对德国的影响。 “一些人来到我们国家寻求庇护,现在却做出可憎行径。“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赫尔曼说,“可怕的袭击将让民众更加担忧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难民在我们国家继续此类暴行。”
在当前冲击欧洲的难民危机中,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难民进入德国。而对于很多难民来说,德国俨然成了他们进入欧洲后的首选目的地。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德国在接纳难民方面拥有相对完善的机制和相对积极的意愿,能够向难民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如今,德国已经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难民接纳国,2015年就接收安置了110万难民。
最近几天恶性袭击事件的密集发生,引起人们对于难民的恐惧。德国民众对现行的积极难民政策愈加不满,默克尔政府当局也遭受到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25日对媒体指出,虽然德国接连发生恐袭案,但是德国人不应该以怀疑眼光看待所有的难民。德国首相的发言人德默尔也指出,不应该把全部的难民当恐怖分子。
欧盟存在的基础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欧洲议会对个人权利的“格外保护”。“事实上,默克尔政府近来一直在收紧移民政策,只不过她更想低调地做,而不愿高调地说。特别是在欧盟,过度强调德国要收紧移民政策,不符合其欧盟领袖的形象,更不符合欧洲一贯自居的所谓人文主义、人道主义高地的形象。”新华社前驻柏林记者韩墨说。
然而,难民的涌入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社会的不可控因素,特别是难民利用申根协定的便利,在申根区域自由流动,为恐怖主义分子借机涌向欧洲提供了便利。在此背景下,“伊斯兰国” 恐怖组织趁机而入,极端分子四处潜伏,内生性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
欧洲恐怖活动加剧的缩影
持斧砍人事件发生以后,“伊斯兰国”如往常一样迅速宣告对此案负责,而此事距离造成84人死亡的法国尼斯卡车撞人事件只不过4天而已。而在对于24日的餐厅爆炸事件,当地警方并不排除制造者是极端分子的可能。从巴黎、布鲁塞尔、尼斯到如今德国的“沦陷”,欧洲似乎已经跌入了恐怖袭击的深渊,恐怖主义正在不断侵入和渗透欧洲社会的肌理,带来持续的政治动荡与社会不安。
据美国情报机构评估显示,集结在“伊斯兰国”黑色旗帜下的外国战斗人员从去年夏天的2万人增加到了大约3.65万人,其中约有6600人来自西方国家,而绝大部分是来自欧洲。这些“圣战分子”返回欧洲以后,散布恐怖信息蛊惑他人,就像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让人们惊恐不安。吴黎明认为:“欧洲恐袭频率目前已十分密集,法国在一年半内发生3起恐袭事件,德国最近几天也接连发生恐袭,可以说整个欧洲的政治主题已从债务危机过渡到难民危机,现在又演变为反恐危机。”
如今的德国就是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加剧的一个缩影,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流血事件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欧洲议会7月18日的民调数据亦显示,大多数欧洲民众都认为,打击恐怖主义应是欧盟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血的教训刻骨铭心,德国需要反思,欧洲也需要反思,但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不仅要解决本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改善当前疲软的经济状况,更要解决各国之间合作的问题,搁置某些争议,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协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加强情报搜集的能力,加大反恐资金的投入,联手打击恐怖威胁,让历史不再重演。不过现在看来,这条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