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姓起源
海姓起源
一出自殷姓别孙孙,子姓,为黄帝后裔,以神话传说封神之职为氏。相传黄帝之子禺阳被封为东海之神,其孙禺强又被封为北海之神,他们的后代以海神为荣,将“海”作为姓氏,称为海氏。
二出自春秋时卫国大臣春,指海为氏。据《万姓统谱》载:“卫灵公臣海春之后,盖指海为氏焉。”春秋时代,卫国君主卫灵公有大臣名春,他居住在海边,指海给自己起名,称作海春,他的后人因之而为海姓,称海氏。
三出自回族中有海姓。回族中的海姓,主要源自经名首音。如元代的“海鲁丁后裔姓海”。据《回教民族说》载,在中国,回族海姓大族当数海南海氏家族。海南海氏回族,其先祖海答儿,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从军海南,落籍琼山(属海南省海口)左所。海氏先祖多从军行伍,海答尔落籍琼山后,全族弃武从文,杰出文人学士辈出,且多为政治家。著名政治家海瑞便是海氏第五世后裔。在明代,仅琼山海氏一支,就有举人、进士八人。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海氏“一门之内,才德彬彬,为海内鼎族”。但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歧视迫害,海南海氏回族家族大多已分散流失。在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也有海姓回族一百多户。这一支海家,为明末伊斯兰教经师海东阳之后,传至第九世。海家老坟上还有为纪念海大师,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石碑。在甘肃和新疆亦有一少部分海姓,这部分海姓源自元朝时屯戍垦边的“西域亲军”和“探马赤军”经名译音,与其海南和中原地区的海姓不同源。海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原、西北和山东等地。
姓氏始祖
海春。海姓始祖,是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历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是中国的众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海姓是卫灵公的大臣海春的后代,他指海为姓,望族出于薛郡。秦汉之后,族人都集中于薛郡。海氏后人奉海春为海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和堂号
郡望
齐郡:西汉初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隋唐为青州北海郡。薛郡: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设置,治所在鲁县(曲阜),汉鲁县,也就是山东省南部一带及江苏省北部地区。西汉时改为鲁国。
堂号
无。
姓氏名人
海鹏:唐代学者,著作有《草经》一卷而为人所知。
海顺:唐朝时期的高僧,他的道行非常纯洁,著有《三不为篇》。
海瑞:明代右都御史,字汝贤(1514-1587),一字应麟,号刚峰,广东(海南省)琼山人,回族。任淳安知县的时候,他抑制豪权,清丈土地,平均徭税,施行“一条鞭法”,颇有政绩。因为对权贵没有给好处,后来被降为兴国判官。后来又因为政绩突出,擢升为户部主事,他准备上书陈述当时社会和朝廷政治的弊端,他知道他的直言坦白的上书会激怒世宗,于是在上书之前就自己买好了一口棺材,和他的妻子诀别,等待着朝廷的怪罪。他上书后,皇帝果然很愤怒,把他投进监狱,定他为死罪。不久以后,世宗死去。穆宗即位,海瑞于是得以出狱。任应天巡抚,推行“一条鞭法”,因受张居正、高拱排挤,谢病而归。张居正死后,擢南京吏部右侍郎,继迁右都御史15年。后来卒于南京右都御史的职位上,谥号忠介,曾平反一些冤案。因而民间有许多关于海瑞的传说。著作有《备忘录》、《元佑党人碑考》等。
海宁:清朝工部主事,累迁浙江巡抚,曾经到温州捉拿海盗,途中生病而死。
海源善:明洪武年间任安化知县,勤于政事。用熟皮制作一根鞭子,遇到犯法的人,吓唬一下,使人知道惭愧而已。受到百姓敬爱。
海兰察:清朝的大臣,乾隆时期征伐西域,征复台湾,被封为一等超勇公,逝世后被谥为武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