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姓起源
穆的名义和图腾
穆为禾名。甲骨文中穆字像一株植物向左弯曲、饱满成熟籽落形,非常具有向日葵的风采。而金文的穆字,在甲骨文字形左下增添了三撇,更加形象地表示植物成熟后簌簌下落的景象,有和美之义。引申为恭敬、肃穆、高兴、深逸、安静、清澈等意蕴,古时往往作为谥号的用字。穆人自然是以先王的谥号作为本族的名,以示对先祖恭敬,分族以续血统。
穆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穆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文:子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西周初,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故地在今河南商丘,是为宋公,以奉商祀。历14代为宋宣公,死后传位于其弟和,是为宋穆公,在位九年,遗诏传位给宣公之子夷,命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去郑国,死后谥穆,其支孙以谥为氏。子姓穆氏历史大约有2700多年。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始封于河南鲁山,史称西鲁,后改封山东曲阜,史称东鲁。周公任职于京城,使其子伯禽代往鲁地,史称鲁侯或鲁公。历31代为鲁穆公姬显,已进入战国时代,其后以谥为氏。这支姬姓穆氏的历史大约有2400多年。
又,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东周初迁于新郑。历11代为郑穆公姬兰,其后以谥为氏。这支姬姓穆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我国的穆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穆姓群体的主要事件有:汉、晋时期西域穆氏,出自昭胡九国之穆国。南北朝北魏时,孝文帝改丘穆陵氏为穆氏,这支穆氏势大族旺,形成了河南望族,是组成当今穆姓的重要成员。唐、宋时期,犹太人后裔有穆姓。明、清时期,蒙古人姓木斯臣氏、篾儿乞德氏、奥矣毛都氏,改汉姓均有穆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穆尔察氏、穆佳氏、穆延氏、穆察氏、乌肃氏、库雅拉氏、穆鲁氏,后均改为穆氏,形成了东北地区的穆姓。
历史上穆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穆姓大约有5万3千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七十位以后。穆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穆姓总人口的31%。穆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湖南、四川、河北。
明朝时期,穆姓大约有2万6千人,人口不增反而降。全国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山东仍为穆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穆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穆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穆姓的人口大约有45万,为第二百零六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6%。目前主要集中于黑龙江、河北、山西,贵少,这四省大约占穆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安徽、天津、山东、河南、辽宁、湖北、甘肃,这七省大约又占29%。黑龙江为当代穆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穆姓总人口的21%。全国形成了北黑龙江、中河北、南贵州的三块穆姓聚集区。
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 0 6)表明:在黑吉、内蒙古东北、冀晋大部、京津、陕西北部、宁夏南端、云贵大部、川渝南部、广西西部,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3.8%,居住了大约56%的穆姓人群。在辽宁、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宁甘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陕晋冀南部、豫鲁大部、皖苏北部、鄂湘西部、J f I渝大部、云贵东段、广西中部,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一0.1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居住了大约32%的穆姓人群。
穆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穆姓的郡望为河南。穆姓的重要堂号是“逊让”。“逊让”堂号典出春秋时宋穆公。西周初,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公爵国。历14代为宋宣公,死后传位于其弟和,是为宋穆公,在位九年,遗诏传位给宣公之子夷,命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去郑国,死后谥穆,其支孙以谥为氏,并以“逊让”为堂号。
楹联:有关穆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五王世袭,四子成名。
家继球琅,文传琬琰。
外书六事,内署四知。
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穆姓族谱3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穆姓族谱5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穆姓历代名人32名,占总名人数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零四位;穆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穆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一位;穆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七位。
穆姓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有:南北朝北魏太尉、宜都公穆崇,尚书令、司空公穆亮,骠骑大将军穆绍;唐朝学者穆宁;北宋散文家穆修,直龙图阁穆衍;明朝正德进士、御史穆相,弘历进士、南京太常寺卿穆孔晖;清朝康熙武进士、福建陆路提督穆廷械,兵部尚书穆荫,画家穆僖;民国作家穆时英;当代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穆恩之。
穆姓血型
穆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2.1%,A型占28.3%,B型占30.2%,AB型占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