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全球千余吕氏后裔汇聚永康祭祖 新村存有遗物

全球千余吕氏后裔汇聚永康祭祖 新村存有遗物
  

      从杭州到永康,约200公里的路程,坐大巴3个多小时到达永康市中心,一路向北驱车前往太平村,约莫20多公里路后,就看见了偌大的太平水库,放眼望去见不到边际。
  车子沿着水库岸边逶迤的山乡水泥公路又开了3公里,终于到了此行目的地之一——太平村,坐拥东屏山,怀抱太平水库。
  2014年秋天的时候,第六届世界吕氏族人恳亲大会在这里举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吕氏代表前往太平村,进行了祭祖仪式。
  北宋末年迁自河南
  奉姜太公吕尚为始祖
  站在“太平村999号”的门牌前,也就是中华吕氏文化中心大门口,记者见到了文化中心的常务副会长、60多岁的吕分龙。
  永康吕氏分太平、雅吕、河头、青山、派溪吕五宗,太平吕氏是其中最古老的,“太平吕氏自南宋1194年开始修谱,据记载是北宋末年自河南南阳一代迁徙而来。”
  文化中心建于太平村旧址之上,2008年始建之时,本打算作为这五宗的祠堂,最终“升级”为中华吕氏公用。吕分龙带着记者走进正堂,穿过殿堂,挂着“群英苑”牌匾的金色高阁引入眼帘,高阁的正中央,醒目地悬挂着“太公家训”。
  “太公”是谁?从侧边廊坊步入后厅,记者找到了答案——这里供奉着神农氏炎帝、伯夷、始祖太公吕尚、吕不韦、吕洞宾等画像。
  “现在中华吕氏公认的始祖是太公吕尚,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子牙,所以我们把太公家训悬挂在高阁之上,作为后代为人处世之准则。”
  老村已经沉睡湖底
  木质匾额表扬吕氏文人
  吕分龙指着文化中心门前碧波微荡的湖面说:“老的太平村就沉睡在湖底。”
  现在的太平村是上世纪60年代新建的,分为太平村和太平新村。50岁的吕云龙曾当过村长,对于太平村如数家珍,“太平这一支的始祖叫玖公,算下来太平村已有近千年历史。1958年建水库时,我们太平村共913户3120人全部外迁。水库建好后,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回迁到现在的太平村和太平新村。”
  之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以做太平宝剑为生,如今这里最常见的,是做防盗门和有色金属(锡、锌等原材料加工)生意的人。
  那个沉在太平湖底的太平村又是怎么样的呢?
  村民吕金响说,这还得回到文化中心,老太平村的物件都放在那里。
  在文化中心的萃英堂,记者看到了几块古旧的木质匾额,边角上的年份落款,因为年代久远已无法清晰辨认。
  “有些匾额以前就挂在太平吕氏大宗祠里,我小时候见过,后来老太平村没了,匾额在东阳被找到,再花钱买了回来。”吕金响说,这些匾额多是吕氏文人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族人当做荣耀放入祠堂之中的。
  他指在身边一块写着“世膺科第”的匾额说,“上面铭刻了太平吕氏历代28位进士名录,以前就挂在大宗祠的大门里面。而大门外的匾额上写着‘开国元恩’四个金字,传说是宋代皇帝御赐给我们太平进士吕抚的。”
  除了实物匾额,更多的历史藏在吕金响的记忆里。以前清明祭祖、农历大年初一,吕氏族人都会聚集在祠堂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作为族长,会给大家讲一些家训,像如何接人待物之类的。还有,吕氏的男孩都能分蔴酥果,年纪越大,个数也越多,这果子特别好吃,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俗了。”
名相文人,鼎盛于宋朝
  在历时4年编撰出版的1200万字的《中国吕氏通谱》中,卷首提及:“吕氏人群的迁徙和融合范围非常广泛,早期主要在甘肃、山西、陕西以及横跨黄河两岸的吕梁山脉等地活动,然后经河南、湖北、山东,蔓延到河北、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区。三国以后,走向广东、云南等地。唐时,一部分吕氏人群随着中原大移民,迁往江西、福建,后又走向广西等地。”
  而在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所著的《宰相世家——两宋吕氏政治集团纪略》中,对吕氏有这样的介绍:“吕氏,华夏之望族也。源自神农,得姓于姜。始祖太岳,舜之脊梁。渭水泱泱,尚父流芳。代有豪俊,后世其昌。”
  除了频繁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吕不韦之外,吕氏出了不少名相、文人。
  “北宋吕蒙正出身寒窑,身历两朝,三度执政。其侄夷简,辅佐幼帝,咸叹廉能。夷简二子,同登相位,德厚纯诚。一门三世,四位宰相,七朝主政,何其鼎盛。”
  他的子孙中,最著名的就是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他是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吕学”,是南宋“浙东学派”重要的一支,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而离我们较近的是民国初期的吕公望,他是辛亥革命先驱、浙江省首任督军兼省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