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炎帝
炎帝行宫
位于神农镇故关村,是后人为纪念农业兼医药之祖的炎帝而修建的。炎帝行宫建于故关村南,坐北面南,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时期多有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东西耳殿、东西看台、南边戏楼等,均为清代遗构。
炎帝中庙
位于神农镇中庙村,也称古中庙,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炎帝中庙为皇家朝廷所敕封,庙宇分前中后三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
炎帝寝宫
位于神农镇团西村,亦称大庙,建于村西的高岗上。创建年代不详,从建筑遗存考证,最迟在金代时已有,元明清各代皆有修葺。炎帝寝宫坐北面南,进深三院,占地面积1524平方米,属于“前堂后寝”格局。
寻根炎帝
高平,炎帝故里。羊头山是神农氏炎帝创耒耜、尝百草、得嘉禾、兴医药、教民耕作、为民医疗的神圣之地,也是灵魂安寝的陵墓之所在。在这里,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和记载炎帝功德的碑文石刻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炎帝神农氏从生产、生活到安葬以及后人祭祀等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近些年,高平市积极谋划煤炭产业转型,立足当地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集中大量财力发展旅游业,让炎帝文化完整地呈现给游客。
羊头山
在高平这方古老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始祖神农炎帝曾经在这里尝百草、种五谷、教农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原始农耕文明。战国晚期,惊天动地的秦赵长平(微博)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高平也因此著称于世。
据《蚩尤传》记载:“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羊水即为羊头山之水,羊头山在山西省长治县、长子县和高平市交界处,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因山之巅有羊头状巨石而得名羊头山。山上有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等遗址,山下有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陵等遗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这些遗迹表明,这里曾经是炎帝尝百草、种五谷、首开农耕文明先河的圣土,从而使我们的祖先从渔猎游牧生活转变到定居农耕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千百年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华人前来祭祀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这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瞻仰朝拜和旅游观光的圣地。
炎帝陵
高平炎帝陵周边的古地名千秋万代沿袭下来,几乎每一处地名都有一个典故,记载着一个历史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为人类寻找食源,亲尝百草,不幸在羊头山下亲尝百足虫中毒,因病重不能骑马,于是换马乘轿,“换马村”因此得名。当炎帝被抬到500米外的一个小村时,病情加重,已呼叫不应,那个村便得名“不应村”,因年代久远,按当地口音流传,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北营村”。
炎帝驾崩后,在庄里村装殓入棺,该村得名“装殓村”,因后人忌讳“装殓”二字,于是便按当地口音的谐音,叫成“庄里村”。装殓后在五谷庙东北方向十几米处一小块空地上停放几日,这块空地便得名“卧龙湾”。炎帝葬于五谷庙旁,后又修建祠堂,所以五谷庙、炎帝陵均在庄里这一处。由于炎帝驾崩,他的骏马无人敢喂,只好放生。当时人们可以看到骏马奔驰在换马村东南的山岭上,留下地名“跑马岭”。这个典故在当地流传了几千年,并在《高平地名志》有记载。
五谷庙
五谷庙又称神宵殿,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五谷庙分上下两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门,东西有钟鼓楼,正殿三间,始建年代不详。原来庙院内碑石林立,有四五十通碑。现仅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院中有已伐古柏树根盘,周长6.2米,生长期达二三千年。据此可知此庙建筑年代甚早。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物,屋脊琉璃砖上刻有“炎学神农殿”及“大明嘉靖门年”字样。殿中梁上有清代修缮的记载。殿中原有长1.5米、高1米的暖阁。正中为炎帝塑像,两边为后妃、太子塑像,现塑像已毁,但座台仍存。东西两壁的精美壁画,毁于“文革”期间。有数截断碑,已无法连贯。正殿东西的钟楼、鼓楼,建筑均很陈旧。东厢房即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东、西厢房已毁,戏台为后来所建。
相关新闻
- 辽宁长城脚下义乌兵后裔千里寻根问祖 2015-12-19
- 第八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举行 2015-10-9
- 唯一健在的中国“飞虎英雄”陈炳靖30年后重回故乡 2015-10-7
- 株洲沈女士为续修族谱 家族40多人自驾南县寻亲 2015-10-5
- 中国好声音学员陈永馨祖籍泉港 回乡寻祖祭拜 2015-09-26
- 三地志愿者爱心接力 抗战老兵回到灵丘祭祖认亲 2015-09-3
- “寻根”历史 回忆过去 2015-08-26
- 仪陇客家联谊会举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2015-08-17
- 福建侨办会见印尼侨领 冀侨领携侨胞参加恳亲大会 2015-07-25
- 牢记柳氏家规 寻根祭祖回归传统文化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