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愿做科考船上的一颗螺丝钉——“曹头”和他的极地记忆
曹建军与考察队员商讨布放潜标方案,图片左二为曹建军
“水头”是航船上人们对水手长的尊称,通常一艘船上只有一位。不过正在执行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船上,除了“水头”,还有一位“曹头”,他就是考察队领队助理曹建军。
曹头其实并没有当过“水头”,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时,曹头是科考船上的机修工。此后,他历任船上的机匠长、三管轮、政委,跟随科考船参与了14次南极科考、三次北极科考的征程,其中包括1999年我国首次北极科考。此外,曹头还作为管理人员先后三次在南极越冬,并曾担任我国南极长城站站长。
这样一位“骨灰级”老极地讲起他的故事却让人“大跌眼镜”。哪一个航次有哪一件设备出现故障,最后如何才修好……提起往事,曹头总会大犯职业病,乐此不疲的沉浸在他与机器的世界里。他说,设备的问题最是马虎不得,轻则影响考察队员的生活,重则会耽误整个科考任务的进度。
谈到工作,曹头更是如数家珍。他说,只要是他工作过的地方,科考船、科考站,所有的设备系统他都可以背下来,甚至在脑海中画出它们的草图。直到现在,长城站上有时设备出现了“疑难杂症”,工作人员还会一个电话打到曹头的手机上寻求帮助,而曹头也总能凭借经验找到故障的根源,确保“药到病除”。
本次考察自然也少不了曹头的身影。一次,“雪龙”船所载“黄河”艇出现故障,主机迟迟不能启动,眼看考察队的冰站作业计划就要延误。曹头听说后赶到现场,问明情况后,他很快判断出故障是由于主机供油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果然解决了问题。不仅如此,每到考察队需要使用船上的吊车、绞缆进行作业,曹头总是站在第一线进行指挥,确保任务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考察队员们都表示,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压阵,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曹建军指挥考察队员布放潜标,手持对讲机的是曹建军
过硬的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曹头带来了无数的荣誉,然而他说,自己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无法陪伴家人的深深歉意。
极地科考,最短也是一走三个月,在南极越冬更是一年都无法回家,算起来,曹头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少之又少。2001年,曹头又一次接到了前往南极的任务,可是妻子当时正身患重病,他知道,这一去恐怕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妻子却对他说,我理解,你去吧。然而,妻子最终还是没能等到爱人出差归来。
曹头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也是家人们的理解和鼓励,让他有了继续工作的勇气和动力。“我就是科考船上的一颗螺丝钉,船需要我。”他说。
如今,曹头在不出差的日子里还负担起了培训新船员的任务,他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投入到极地科考保障事业中来,为我国的极地科考铺平道路。
1957年出生的曹头明年2月就要到退休年龄了。他原本计划此次北极科考结束后回家好好休整一下,没想到这边考察还没结束,那边出差的任务通知又到了——今年11月,他又将跟随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曹头却说,这样也好,为极地科考工作了一辈子,最终在科考船上退休,像在家一样,挺圆满了。
来源:新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