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个人资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个人资料
  • 人生简介
  • 配偶信息
  • 相册图片
  • 兄弟姐妹
  • 大事记
  • 姓名:曾毓珺 (zengyujun)
  • 别名、笔名:曾晓冬
  • 堂号、郡望:-
  • 性别:女
  • 血型:保密
  • 民族:汉族
  • 出生年月:
  • 籍贯:广西南宁
  • 担任职务:-
  • 所在地:广西南宁
  • 联系方式:-
  • 父亲:曾柏良 (zengbailiang)
  • 代理:weirunhuan(注册日期:2011-08-10 09:08:30)
       

19年前的冬天,由于先天性双耳失聪,她被无情地丢弃在冰冷的寒夜。

19年后的秋天,因为能够教盲人绘画,她将光荣地赴香港任美术老师。

“90后”聋哑姑娘曾毓珺,花一样的季节,花一样的绽放——

4岁时,其书画作品《耄耋图》获得首届南宁市少儿助残书画展一等奖;5岁时,参加中日儿童画展,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7岁时,应邀到瑞士,在国际儿童绘画交流笔会上现场表演国画,一鸣惊人……

2000-2009年间,曾毓珺的国画作品多次在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展出。今年10月,19岁的曾毓珺作为特殊人才即将赴香港担任专职美术老师。

人们疑惑:没有翅膀怎么飞?

曾毓珺用行动作答:给自己插上翅膀就能翱翔!

从有声到无声

曾毓珺说,自己不会忘记19年前那个寒冬的拂晓。

“因先天性双耳失聪,被父母抛弃在南宁一家医院的门口,当时还患有一种被称作‘赖碴’的皮肤病。”曾毓珺用手语“讲述”着自己的辛酸。为此,养父特意为毓珺取小名为——“晓冬”。

10岁以前,双耳失聪但酷爱模仿的小毓珺还拥有“微弱”的说话能力。

虽然出生坎坷,自从被南宁市美术协会副主席曾柏良先生领养后,小毓珺一直都生活在温暖和关爱之中。从小,曾柏良夫妇就着重训练毓珺的表达能力。听不到声音又加上语言表达的缺陷,曾柏良夫妇只得靠对嘴型的方式,反反复复地教,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让曾柏良夫妇欣喜的是,5岁时聪慧的小毓珺竟能对《三字经》等简单读物进行“阅读”了。7岁那年,曾柏良夫妇决定把小毓珺送到南宁市明秀西路学校,让她接受正常教育。

“能在正常人学校上学,真的很开心。”回忆起学校的那段经历,毓珺的脸上总是挂满灿烂的微笑,“听不见声音,我就盯老师的口型,小声地跟老师发音。”而回家后,曾柏良夫妇的亲生女儿还当起毓珺的家庭教师,“妹妹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教我拼音,我就通过看口型认真地跟着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毓珺很快学会了拼音,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然而,2001年一次偶然的转学,一句不经意的交谈,让曾毓珺本就微弱的声音彻底消失在了有声世界里——“那是一场噩梦”。

“聋哑人,应该到残疾人学校,不能到我们学校……”一句听似简单的话,深深戳伤了还不满10岁的幼小心灵,因为受到打击,执拗的小毓珺在随后1年多的时间里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拒绝和别人交流。

失聪孩子的语言退化速度让人吃惊,才1年多时间,小毓珺便彻底丧失了那仅有的表达能力,从此,手语成为她与外界交流的惟一方式。

从理想到现实

由于养父曾柏良是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从小受其影响,曾毓珺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绘画天赋也逐渐显现出来。

爸爸画画时,曾毓珺就静静地待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爸爸闲着时,她又缠着爸爸教她画画或者叫爸爸评价她“模仿”的新作。为了节约纸张和墨水,曾毓珺还经常拿水作墨,在地板上反复练习画画、写字……

“孩子,虽然你双耳失聪了,但只要你肯吃苦,用心多练习,你一样可以像爸爸一样成为画家。”在曾先生的引导下,曾毓珺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在无声世界里画出自己的声音。

绘画的色彩在一个无声女孩眼中的美好,应该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而理想的种子一旦萌发,便开始疯狂地滋生蔓延——看到爸爸蒙上眼睛教盲人学画画,她也模仿着蒙上眼睛画画,看到爸爸用脚画画,她也学着用脚画画。不仅自学各种绘画,她还经常向爸爸讨教各种绘画方式的技巧。由于勤学好问,毓珺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

5岁那年,曾毓珺就受邀到香港举办画展并现场表演国画;7岁时,曾毓珺国画《我的小金牌》入选日本长野冬奥会文化艺术节绘画信函世界展。

辍学后的1年多时间里,曾毓珺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听不见声音,就用双眼去感知这个世界,曾毓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绘画上。

艰辛付出后,收获总是显得那样珍贵——

2003年,曾毓珺加入了南宁市美术家协会;2005年,她又加入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2006年,曾毓珺进入广西艺术学院附中学习美术专业。

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加上自己的刻苦,曾毓珺的绘画技艺再次得到提升。随后,她的国画作品开始多次在国外展出,并在德国的《艺术教育》和英国的诺森比亚大学美术学报上发表。

从成长到感恩

虽然出生不幸,但成长在温暖的家庭里,曾毓珺得到的爱并不比其他人少,所以感恩的种子从小便在心田里萌芽。

10岁那年,曾毓珺到香港参加世界宣明会为广西特殊儿童教育筹集资金活动,她捐赠书画作品10多幅,并现场作画义卖,共筹集资金200万元。2006年在香港李嘉诚先生捐款资助“长江新里程计划”广西项目活动时,曾毓珺把自己的3幅国画捐赠给了李嘉诚基金会。

“对于挚爱的双亲,我最大的回报就是感恩,就是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到来之际,曾毓珺戴着眼罩现场创作2008厘米盲画《残奥群英图》,曾毓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其对奥运精神的理解。

“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健康人能做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曾毓珺希望以此鼓舞更多的残疾人自强不息!

从2008年开始,曾毓珺先后3次跟随养父去香港为当地残疾人进行绘画表演,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香港各界。今年年初,香港复康残疾人机构正式向曾毓珺发出邀请,请她赴香港复康力量担任美术老师,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曾毓珺成为广西聋哑人中第一个到香港做专业人才的中专学生。

“香港大学的教授还鼓励我争取考上香港大学,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去国外学习,像父亲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曾毓珺用手语绘制着自己的未来。

 

    无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