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个人资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个人资料
  • 人生简介
  • 配偶信息
  • 相册图片
  • 兄弟姐妹
  • 大事记
  • 姓名:劳姓始祖 (laoxingshizu)
  • 别名、笔名:赵眛
  • 堂号、郡望:-
  • 性别:男
  • 血型:保密
  • 民族:汉族
  • 生卒年月:-
  • 籍贯:-
  • 担任职务:-
  • 所在地:
  • 联系方式:-
  • 父亲:赵仲始 (zhaozhongshi)
  • 代理:nongying(注册日期:2011-06-10 16:00:12)
    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唐朝学者林宝在《元和姓纂》上记载:“劳氏因其先祖居住在牢山,遂以地为氏而得姓。”
    其实,该支劳氏源出西汉文帝刘恒执政时期的南越政权,并非以地名为氏,而是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时年十八岁,在对闽越民族的战争中见祖父赵佗战败被擒,即带兵出战解救了赵佗,并击退闽越兵,立下大功。随后,他又劝祖父归顺汉王朝,史称“赵佗归汉”,为汉王朝立了大功,被汉文帝嘉奖为“双功双劳”,为最大功劳之姓,并以其功劳赐姓,从此,赵眛一族以“赵劳”为复姓,称赵劳氏。
    在赵眛继位后,称“南越文帝”。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内发掘有南越文王墓。
    七十余年后,历经赵婴齐、赵兴,在南越王赵兴执政时期丞相吕嘉反汉,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及其两千余护卫汉兵,扶持赵建德为帝。因此,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楼船将军杨仆与伏波将军路博德两路合兵以海陆夹击,灭了南越政权。之后赵劳氏一族后裔子孙被迫沿海路逃到山陬(今山东青岛崂山)避难。
    崂山,在春秋战国时期称牢山,后改称劳山,秦朝时期称山陬海岛,汉朝时期定名为崂山并一直沿用到现今。相传,在秦始皇执政后期,方士徐福(徐市)带领着五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访仙,为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丹,就是从山陬海岛即崂山海域登船而去,却一去不复返。
    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居住在崂山的赵劳氏族人一直自为体系,很少与外界社会交往,其族人无法相生相接,曾被时人谐笑为“断族”。
    一直到三国时期,从其族人、著名宦官劳彦远开始,该支赵劳氏族人才渐渐融入社会中,日渐昌盛。后赵劳氏族人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劳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劳氏正宗。

 

    无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