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邢澍 (xingshu)
- 别名、笔名:字雨民,号佺山
- 堂号、郡望:-
- 性别:男
- 血型:保密
- 民族:汉族
- 生卒年月:1759年-1823年
- 籍贯:甘肃
- 担任职务:历史学家
- 所在地:
- 联系方式:-
- 祖辈:邢氏始祖 (xingshishizu4)
- 代理:nongying(注册日期:2011-11-03 15:35:44)
邢澍,字雨民,号佺山,甘肃阶州(今武都)人。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o)进士。
邢澍在21岁时考中举人,32岁时考中进士。邢澍家境也非常贫寒,连到西安考试的路费都无法筹集,最后在一位商人的资助下才得以成行。邢澍和张澍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物,只不过邢澍比张澍要大17岁。他考中进士不久,就被派往浙江省永康县担任知县。
嘉庆元年,他被调到浙江省长兴县任知县达10年之久。在长兴县邢澍干了许多得益于百姓的好事,而且捐出自己的俸禄兴建了同善堂,重建了平政桥、丰乐桥等工程。刑澍为官清正,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被人们称之为邢青天。后来被调到江西省饶州府任知府,不久又调到江西南安府任知府,后来因疾辞职到秀水(浙江嘉兴)休养。他62岁从浙江秀水回到了老家阶州(今甘肃武都),以著书自娱。
邢澍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关右经籍考》、《金石文学辩异》、《金石礼记》等著作都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他在江南期间和钱大昕、钱大昭、阮元、孙星衍、洪亮吉、章学诚、张澍等人都是好朋友,尤其是钱大昕、洪亮吉等是清代中叶学术界的中坚人物。在学术中他对舆地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非多阅古今书不能也,闾书多矣,非履其地,参互考验,”他的意思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和实际中的知识相互对照,即书本要和石刻上的内容相对照,他的这一观点,后来被王国维发展为纸上材料和地下材料相互印证,成为金石学转变为考古学的一个必然途径。
邢澍不仅学问好,而且诗也写得非常好,著名学者钱大昕曾给他写过一首诗,其中说:“才兼八斗方成富,业可千秋不自尊,”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823年在家中病逝。
邢澍在21岁时考中举人,32岁时考中进士。邢澍家境也非常贫寒,连到西安考试的路费都无法筹集,最后在一位商人的资助下才得以成行。邢澍和张澍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物,只不过邢澍比张澍要大17岁。他考中进士不久,就被派往浙江省永康县担任知县。
嘉庆元年,他被调到浙江省长兴县任知县达10年之久。在长兴县邢澍干了许多得益于百姓的好事,而且捐出自己的俸禄兴建了同善堂,重建了平政桥、丰乐桥等工程。刑澍为官清正,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被人们称之为邢青天。后来被调到江西省饶州府任知府,不久又调到江西南安府任知府,后来因疾辞职到秀水(浙江嘉兴)休养。他62岁从浙江秀水回到了老家阶州(今甘肃武都),以著书自娱。
邢澍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关右经籍考》、《金石文学辩异》、《金石礼记》等著作都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他在江南期间和钱大昕、钱大昭、阮元、孙星衍、洪亮吉、章学诚、张澍等人都是好朋友,尤其是钱大昕、洪亮吉等是清代中叶学术界的中坚人物。在学术中他对舆地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非多阅古今书不能也,闾书多矣,非履其地,参互考验,”他的意思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和实际中的知识相互对照,即书本要和石刻上的内容相对照,他的这一观点,后来被王国维发展为纸上材料和地下材料相互印证,成为金石学转变为考古学的一个必然途径。
邢澍不仅学问好,而且诗也写得非常好,著名学者钱大昕曾给他写过一首诗,其中说:“才兼八斗方成富,业可千秋不自尊,”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823年在家中病逝。
无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