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廖年 (liaonian)
- 别名、笔名:-
- 堂号、郡望:-
- 性别:男
- 血型:保密
- 民族:汉族
- 出生年月:
- 籍贯:四川省
- 担任职务:企业家
- 所在地:
- 联系方式:-
- 祖辈:廖姓始祖 (liaoshuan)
- 代理:nongying(注册日期:2011-12-23 15:53:13)
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董事长廖年,做过技术工人,做过技术厂长,后来自己创业。他在成都轻纺服装行业浸润了22年,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迷茫。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被消费者喜爱。他就是华茂集团董事长廖年。他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说,自己正在努力实现毕生的梦想——打造一座东方米兰,让四川的服装企业抱团闯世界,让四川服装产业有自己的品牌,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华西都市报记者: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建立的初衷和缘由是什么?
廖年: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的诞生就是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探索的,她的出生就是为了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加上作为服装大省的福建援建彭州和东部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这个背景下,华茂服装国际产业园就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华茂的诞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就是恰好我们有一批人在想这个事,而必然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密型产业的转移和成都市的产业调整必然会诞生一个承载这个产业的载体。
华西都市报记者:后来为何提出东方米兰这个概念?
廖年:“成为产业聚集的领跑者”,这是华茂的企业愿景。我们就是为中小企业抱团发展而存在的,我的梦想就是把华茂打造成为中小服装企业的家园,只要在这里来就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我们成立商会,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然后用商会的身份去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给来这里发展的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和解决其他服装企业急需解决,而又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问题,比如集团采购、抱团营销等。我们要做产业聚集和提升,但提升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参照物,我们要有一个目标。
意大利米兰学习巴黎,造就了阿玛尼、古奇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我们的服装产业定位就是学习米兰,实现跨越式发展。米兰就是我们的参照物,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东方米兰。
华西都市报记者:彭州真的能成为东方米兰么?
廖年:彭州有它的优势。按照成都产业结构一区一主业的规划,彭州是成都纺织行业的唯一聚集地。从劳动力资源来看,中国纺织
服装产业劳动从业人员有2700万人,四川就有400万人,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同时,围绕成都周围又有50万从业人员在做服装行业,这就是产业基础。
不仅如此,成都作为休闲时尚之都,在吃穿方面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计划了以后把园区打造成为成都人周末购买衣物的天堂,就像我们以前去到意大利的米兰一样。
华西都市报记者:是什么力量让华茂一定要打造东方米兰?
廖年:四川服装产业的现状是经销商力量比较强,荷花池市场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分量。但是服装企业力量分散,缺乏自主品牌的支撑,整个行业亟需升级换代。但是,各自为政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怎么才能够迅速地完成升级换代?依靠贴牌和来料加工进行生产怎么能够与沿海现代化的服装企业去竞争?形势很严峻。华茂现在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消化产业转移的成果,帮助本地企业快速地发展,培育出自己的品牌来。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产业集聚是必然趋势。分散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同质、无序竞争。产业集聚打造的是围绕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企业在里面除了可以就近解决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的资源,从而节约时间和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产业链里面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比如,有的企业就擅长衣领的设计和剪裁。原来靠这个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在产业集聚后,它可以放弃生产成衣来和其他企业竞争,而专门来为这里所有的企业设计和剪裁衣领,从而确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说得简单点,华茂的使命就是利用工商联和行业商会的号召力,打造一个服装人共同的舞台,抱团闯世界。
华西都市报记者:未来的东方米兰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廖年:我们作了10年规划。到2020年,这里的企业将超过5000家。将来,这里将打造出一个30万人的园区,成为西部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先做产业聚集,第二步是引导行业创品牌,扶持他们到世界各地营销自己。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崛起是一个传奇的话,我们华茂更愿意做的是不断地帮助企业成就这种传奇。我们预计,就在东方米兰,将会诞生产值超过10亿以上的服装企业3-5家,而产值过亿的企业将是好几十家,可能一不小心就上百家了。
不仅仅这个样子,我们还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成都生活的标杆,尤其是购物的标杆。以后,成都人周末除了去农家乐这样的地方旅游外,还有一个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彭州,那是去疯狂购物的,就像大家到了米兰,不买一堆一堆的衣服就觉得对不住自己。
华西都市报记者:这也是您的梦想?
廖年:东方米兰是我们事业的抱负,如果能在成都大地上绽放开来,是西部人的荣誉。我相信千千万万勤劳勇敢智慧的四川人,能打造出这个品牌。
我大学毕业至今,在轻纺行业工作了22年。从一名国企的技术员到技术科长再到技术厂长,而后自己创业。这样的历练使得我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喜怒哀乐、辛酸苦辣有深刻直观的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于四川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升级都有很深刻的认知。
我们作为服装产业的人,渴求自己的产品能让人们喜爱,我们的劳动能得到人们正面的支持和评价。但中小企业单独做是无法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工商联的平台,利用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这也是我多年的梦想。
华西都市报记者: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建立的初衷和缘由是什么?
廖年: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的诞生就是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探索的,她的出生就是为了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加上作为服装大省的福建援建彭州和东部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这个背景下,华茂服装国际产业园就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华茂的诞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就是恰好我们有一批人在想这个事,而必然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密型产业的转移和成都市的产业调整必然会诞生一个承载这个产业的载体。
华西都市报记者:后来为何提出东方米兰这个概念?
廖年:“成为产业聚集的领跑者”,这是华茂的企业愿景。我们就是为中小企业抱团发展而存在的,我的梦想就是把华茂打造成为中小服装企业的家园,只要在这里来就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我们成立商会,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然后用商会的身份去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给来这里发展的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和解决其他服装企业急需解决,而又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问题,比如集团采购、抱团营销等。我们要做产业聚集和提升,但提升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参照物,我们要有一个目标。
意大利米兰学习巴黎,造就了阿玛尼、古奇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我们的服装产业定位就是学习米兰,实现跨越式发展。米兰就是我们的参照物,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东方米兰。
华西都市报记者:彭州真的能成为东方米兰么?
廖年:彭州有它的优势。按照成都产业结构一区一主业的规划,彭州是成都纺织行业的唯一聚集地。从劳动力资源来看,中国纺织
服装产业劳动从业人员有2700万人,四川就有400万人,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同时,围绕成都周围又有50万从业人员在做服装行业,这就是产业基础。
不仅如此,成都作为休闲时尚之都,在吃穿方面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计划了以后把园区打造成为成都人周末购买衣物的天堂,就像我们以前去到意大利的米兰一样。
华西都市报记者:是什么力量让华茂一定要打造东方米兰?
廖年:四川服装产业的现状是经销商力量比较强,荷花池市场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分量。但是服装企业力量分散,缺乏自主品牌的支撑,整个行业亟需升级换代。但是,各自为政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怎么才能够迅速地完成升级换代?依靠贴牌和来料加工进行生产怎么能够与沿海现代化的服装企业去竞争?形势很严峻。华茂现在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消化产业转移的成果,帮助本地企业快速地发展,培育出自己的品牌来。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产业集聚是必然趋势。分散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同质、无序竞争。产业集聚打造的是围绕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企业在里面除了可以就近解决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的资源,从而节约时间和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产业链里面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比如,有的企业就擅长衣领的设计和剪裁。原来靠这个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在产业集聚后,它可以放弃生产成衣来和其他企业竞争,而专门来为这里所有的企业设计和剪裁衣领,从而确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说得简单点,华茂的使命就是利用工商联和行业商会的号召力,打造一个服装人共同的舞台,抱团闯世界。
华西都市报记者:未来的东方米兰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廖年:我们作了10年规划。到2020年,这里的企业将超过5000家。将来,这里将打造出一个30万人的园区,成为西部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先做产业聚集,第二步是引导行业创品牌,扶持他们到世界各地营销自己。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崛起是一个传奇的话,我们华茂更愿意做的是不断地帮助企业成就这种传奇。我们预计,就在东方米兰,将会诞生产值超过10亿以上的服装企业3-5家,而产值过亿的企业将是好几十家,可能一不小心就上百家了。
不仅仅这个样子,我们还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成都生活的标杆,尤其是购物的标杆。以后,成都人周末除了去农家乐这样的地方旅游外,还有一个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彭州,那是去疯狂购物的,就像大家到了米兰,不买一堆一堆的衣服就觉得对不住自己。
华西都市报记者:这也是您的梦想?
廖年:东方米兰是我们事业的抱负,如果能在成都大地上绽放开来,是西部人的荣誉。我相信千千万万勤劳勇敢智慧的四川人,能打造出这个品牌。
我大学毕业至今,在轻纺行业工作了22年。从一名国企的技术员到技术科长再到技术厂长,而后自己创业。这样的历练使得我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喜怒哀乐、辛酸苦辣有深刻直观的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于四川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升级都有很深刻的认知。
我们作为服装产业的人,渴求自己的产品能让人们喜爱,我们的劳动能得到人们正面的支持和评价。但中小企业单独做是无法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工商联的平台,利用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这也是我多年的梦想。
无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