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修套家谱 杭州人寻根问祖“不差钱”
中新网杭州5月9日电(见习记者 余哲)家谱、族谱,是中国普通人自己的历史,人们在这里找到“我从哪里来”的答案。记者9日从“杭州民间家谱展”上获悉,近年来,家谱、族谱的修订热正在杭州兴起。虽然修套家谱至少要10万元以上,但与市民的修谱热情相比,昂贵的费用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修谱这件事,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相当惊人,最大的开支就在寻找资料上。”据杭州临安修谱人王利光介绍,修谱师一般在重修家谱中提供资料收集、编写等工作,并给家谱的编撰提供专业指导。
记者在“杭州民间家谱展”现场看到,这里正在展出以“天下第一家”孔氏、“两浙第一世家”钱氏为主的杭州及周边地区13个家族的110多本家谱。
“自从家谱展开始,杭图的家谱相关书籍借阅量明显增加,每天都能看到为了修家谱而前来查资料的人。” 杭州图书馆研究馆员黄天美告诉记者。
“爷爷说,再不修家谱,以后都不知道根在哪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家族都有什么人了。”在杭州市民王晨看来,虽然修家谱花费很大,但仍是必要的,他看到自己家族的家谱时,会有一种历史归属感和家族归属感。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重修家谱的费用并不低,少则几十万,多的家族开支在百万以上。费用主要用在人工、排版、校对和印刷等多个环节。
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教授称,“修谱热”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反映,是由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老百姓多有身份认同观念,修家谱也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条件下,传统思想意识的迸发。”
陈立旭称,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宗族文化得到恢复。修订家谱、族谱作为宗族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共同体。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缺乏感情联系,通过修家谱、族谱等活动,能满足人们公共精神的需求。
“当然,也有一些家谱的重修,跟一些人的攀比跟风心理有关,容易激发宗族矛盾。”陈立旭表示,应尽可能发挥宗族文化的正面功能,抵制其负面性。(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
- 南雄市区第三届姓氏文化旅游节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6-05-6
- 10个孙大圣变成的姓氏,武昌就有人姓“猴”? 2016-01-27
- 结合姓氏巧取妙名 2016-01-22
- 剑祖欧冶子300后人福州恳亲 游览“剑池”和三坊七巷怀先人 2015-11-25
- 日本人的姓氏为什么稀奇古怪? 2015-11-6
- 鸡姓网友为孩子取名求助 网友:鸡蛋鸡毛鸡德肯 2015-10-28
- 74岁儿子与94岁父亲的陪伴:编写何氏族谱十年 2015-10-26
- “打豆豆”现姓氏版 长沙豆姓医生讲述姓氏渊源 2015-10-24
- 豆姓起源 2015-10-24
-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 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