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天峨县向阳镇向阳村3000多居民含有114种姓氏

天峨县向阳镇向阳村3000多居民含有114种姓氏
  

    在天峨县向阳镇向阳村,3000多居民含有114种姓氏,他们的祖辈从安徽、河北和内蒙古等15个省(区)聚集于此,最远之处,迁徙自黑龙江。
15个省(区)居民迁徙来向阳
    2006年,龙滩水电站蓄水后,老向阳镇被淹没,择址重建新向阳。
    3月26日,37岁的龙永杰,“周润发”式的发型梳得一丝不苟,乐呵呵地经营着代销店。四代以前,清朝年间,江西人口众多,龙永杰的太公随族人,从江西迁徙至广西。
    四代以后,龙永杰已不知晓祖辈从江西何处迁徙而来。
    61岁的英恩龙,操着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解放初期,英恩龙的父亲和叔父,跟随部队从黑龙江来到广西剿匪后,定居于此,英恩龙成人后,入赘至向阳,生活至今。
    向阳镇党委副书记肖应然说:“据统计,向阳村共有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北、河南、湖南、浙江和福建等15个省(区)的居民。”
    “在旧向阳老街,超过60%的居民从外地而来。”龙永杰说。
    从四处迁徙而来的人,很少发生争斗,没有占据相对优势的民族,也没有相对人多的姓氏,土生土长的向阳人,没有任何排外的情绪,人们在和平中交融。
    他们讲着各地的口音,学着本地的方言,经多年的融合,形成了天峨县独一无二的“向阳话”。“只要开口说话,便可判断出是不是向阳人。”龙永杰说。
    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向阳形成另一特色,向阳派出所户籍名册显示:3000多居民共有114种姓氏。这对以韦、覃为主的壮乡姓氏而言,无疑鲜见。
    114种姓氏中,包含着戎、贲、俸、鄂、蒲等极少见的姓氏。78岁的居民冉景清说,在向阳,除了李、黄等极少数姓氏的人们,属于土生土长向阳人外,其它大部分人,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
    如今,老向阳镇被淹没后,三分之二的人已迁往县城,剩下三分之一,来到新向阳镇。

“广西有宾阳,宾阳怕向阳”
    无人知晓,老向阳浸透出何种魅力,以至于人们跋山涉水,也要聚于河池乃至广西最偏远之处的乡镇里。
    “部分人祖辈在清朝时,因逃难迁徙而来;还有部分人的上代,是国民党官兵,兵荒马乱时来此后,便不再想回去。”向阳村10多年的老支书莫新平说。
    彼时的向阳,路途坎坷,数天方能到达外界,但物产富饶,木耳等农产品数不胜数,2000多亩肥田令人侧目,向阳难免成为战乱时的“桃花源”。
    彼时的向阳老街,如同各省居民聚集的“大杂烩”,却是商品经济发展极早的地方。“形形色色的生意人来这里,收古币或木耳香菇之类,操各种方言,在来家客栈住上一晚,第二天离开,不知身份和姓名。”老人谢宗耀说。
     “当时有话说,‘广西有宾阳,宾阳怕向阳’,表示一山还有一山高,来形容向阳人的精明。”龙永杰说。
    早在清朝时,向阳人的精明,便已初露端倪。
    山林遍布的天峨,常有人占山为王,打劫路途货物,因此百货极难运进。不久后,村民开始搞“联防”,将安保责任划分在各屯,由村民集中联防以避劫匪。效果立竿见影。
    不仅如此,在清朝时,向阳已开始建设“公墓”,将坟地集中在一块土地上,节省许多土地。后来,政府再开拓耕地时,没有出现任何因拒绝迁坟而受阻的现象,减少许多麻烦。
    商品经济上,向阳人也率先而行。改革开放不久,向阳镇的木耳、香菇等农产品,已销售至广东、湖北、云南、贵州和四川5个省区。
    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向阳镇党委书记黄凤阳,在河池率先实行“反季节”蔬菜。
    10亩大棚菜地作典型,其它菜地全部用地膜覆盖。“一路望去,像下雪一样”莫新平说。是年取得巨大成功,20多辆卡车前来向阳运蔬菜,售往湖南、重庆等地。
    如今,红水河覆盖住的原向阳,只剩轻舟泛于河中。唯一不变的,是带着部分尾音的向阳话,响彻在每个向阳人的心中。(记者 夏军 通讯员 袁学龙 黄元松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