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镇江姓氏调查之一

镇江姓氏调查之一
  

 

    “请问您贵姓?”这是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必问的问题。如果发现对方和自己是同一个姓,便会倍感亲切,“原来五百年前是一家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人都有名有姓,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维系着我们的历史与血脉。古往今来,对于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一直史不绝书,因为寻根问祖是我们的天性。那么,你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在镇江,有多少人和你“五百年前是一家”吗?在你的身边,是不是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的姓氏让你觉得冷僻而又难读?
    我们每个人出生后,都会被长辈冠以姓名。名字可以随意起,姓氏却往往是做不了主的。小小的姓氏,作为我们每个人所代表的家族符号,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然后,又由我们传给我们的后代。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中国的姓氏文化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整个镇江地区有多少个姓?前十大姓是什么?又有哪些姓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这些姓氏的来源与镇江的地域发展史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了对整个镇江地区的姓氏情况做一个调查,日前,记者来到市公安局,在户籍信息科朱宏伟科长的帮助下,查询了整个镇江地区人口的户籍信息。
    姓氏里的“你我他”
    在我市268万多户籍人口中,共有姓氏1072个,其中单姓1055个,复姓17个。在所有姓氏中,排名前十的大姓为:王(202818人)、张(179407人)、陈(140458人)、朱(114144人)、李(88381人)、刘(78387人)、吴(76938人)、徐(75853人)、周(58678人)、杨(57905人),这十个大姓所占人口为1072969人。紧随其后的十个姓为:孙(57102人)、赵(56139人)、蒋(38868人)、黄(34247人)、丁(29645人)、戴(29555人)、胡(29023人)、许(28967人)、马(27312)、潘(25609人),所占人口为356467人。这20个大姓,共有人口1429436人,占全市人口的53%。与这20个大姓就占了全市一半多人口形成极大反差的是,镇江地区有504个姓,姓这些姓的人数却只有个位数。其中有264个姓是最“孤单”的,因为这264个姓就是264个人,他们在整个镇江地区也找不到一个“本家”。因为这些姓氏的冷僻和稀少,我们将这264个姓也一一列出,看看你是否是这其中之一?抑或,你身边就有一个这样姓氏的人?
    这264个姓为:伋、偰、旸、泂、瑄、癿、熬、傲、奥、伴、苞、辈、奔、闭、波、部、察、臣、呈、丑、春、催、寸、大、带、贷、待、逮、当、佃、禤、短、敦、朵、恩、番、肺、芬、幅、岗、港、鸽、阁、各、庚、工、功、孤、固、冠、罕、翰、汉、狐、湖、淮、毁、激、汲、蓟、际、柬、鉴、阶、结、芥、静、旧、句、觉、繆、坎、考、渴、腊、累、类、礼、联、疗、辽、劣、邻、陵、另、聋、垄、漏、庐、禄、绿、仑、矛、茂、么、梦、靡、弥、妙、摩、魔、末、默、木、目、念、奴、女、鸥、排、攀、培、棚、鹏、苹、其、恰、欠、巧、切、芹、倾、球、泉、雀、如、乳、瑞、闰、三、散、砂、射、绅、胜、诗、曙、属、硕、四、穗、他、塔、台、太、堂、棠、趟、天、图、脱、皖、慰、挝、吾、毋、五、熙、锡、夕、贤、享、笑、卸、懈、薪、新、兴、行、杏、秀、婿、续、雪、押、芽、牙、崖、炎、雁、谚、要、业、仪、已、隐、用、友、予、羽、吁、遇、誉、訢、渊、辕、院、跃、月、阅、运、韵、泽、憎、扎、站、职、只、忠、衷、终、重、珠、准、紫、子、毓、厥、仵、俎、郅、郄、矍、弁、芏、茚、菀、萱、蓼、蕲、撖、弋、啜、岱、鉏、泠、渚、宥、妲、嫣、锜、瑗、杈、镈、旰、曩、贻、胫、腠、禚、锺、秭、瘳、颛、箫、赧、鑫、縻、麋、黃,以及复姓夏侯、巫马、呼延、第五。
    除了绝大部分的单姓,由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称为复姓。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镇江有18个。除了夏侯、巫马、呼延、第五这4个复姓只有一人外,另外14个复姓为:欧阳(2572人)、端木(285人)、上官(17人)、司马(1413人)、诸葛(382人)、尉迟(3人)、皇甫(35人)、宗政(2人)、申屠(7人)、仲孙(3人)、宇文(20人)、司徒(11人)、轩辕(2人)、令狐(54人)。
    姓氏里的大学问
    我们现在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姓氏排名不分先后”,姓与氏似乎是一回事。其实在姓氏的初期,姓与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写的《通志·氏族略》里说:“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说文解字》里许慎这样解释“姓”字:“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而“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氏”可以标志此人的祖或父曾做过的官,封在何邑,死后得了什么美称,等等,带有一种“亮牌子”的含意,所以男子都有“氏”,这种“氏”是由分封国家的国君(诸侯)赐给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
    中国姓氏的来历大致有十多种类别。一是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二是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三是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卿、大夫的后代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四是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五是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等姓。七是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八是以官职为氏。有籍、监、库、仓等姓。九是以技艺为氏。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还有卜、陶、匠等姓。十是以谥号为氏。十一是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十二是以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侯、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另外还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复姓的来源与单姓几乎差不多。在现存的复姓里,起源于少数民族的复姓有单于、独孤、赫连、呼延、贺兰、夹谷、慕容、万俟、纳兰、拓跋、完颜、宇文、尉迟等,其他则大多为汉族。
    姓氏里的镇江渊源
    姓氏,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而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又与地域发展史息息相关。镇江的这1072个姓氏,尤其是排名靠前的那些大姓,它们与镇江的发展史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历史上,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北方人口频频南移。特别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北宋末年的宗室南渡,不少北方世家大族率其家族、乡里、宾客、部曲渡江南下,镇江便是他们落脚的第一站,有的最后就在镇江境内结庐落籍,繁衍生息。这些人口的迁播,自然也就带来了姓氏的增加。
    据《丹徒文史资料——丹徒诸氏述略》记载,丹徒秦始建县,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丹徒县设左右二尉,说明当时已是万户以上的大县。然而,这万余户中竟未留下一户姓名及其居址。公元317年,西晋王朝垮台,司马渡江重建政权,在丹徒县侨置郯、朐、利城三县,其令、丞等官及大批随来的百姓仍按原县相聚而居,这些落籍丹徒的氏族及其居址也绝无可考了。时隔800余年,又一次皇室仓皇南逃。群臣扈从宋皇室南渡,大批北方难民拥向江南。这次大迁移中卜居丹徒的,在宋代兴起的私修宗谱中可见其大概。可惜在十年浩劫中又被销毁殆尽,残存无几。
    《丹徒县志》根据十年浩劫中“漏网”的部分宗谱记载,收录了部分姓氏迁来丹徒的时间、原因及其分迁的情况。其中护驾来的有大港赵、华墅殷、丁岗孙、开沙徐、白兔山颜、戴巷桥戴、铜涵谢、赤岸贡、湾沟孔;南宋初避乱来的有大山吴、葛村解、开沙唐、上党汤、铜涵侯、薛村项、开沙陈;南宋初因战乱不能回原籍而卜居丹徒的有马墅夏、谏壁徐、张巷张;南宋初避乱迁江南后又迁丹徒的有赤岸王(南宋末,金坛塔山王氏室庐尽遭兵毁,且草寇横行,王氏数十人率家人外迁,其中有9家迁入丹徒9处)。
    从这些迁来镇江的家族后代修的宗谱中得知,他们在镇江落脚以后,很快都找到了既安全又土沃风淳的理想之地。如项氏宗谱记载:“项乔年南迁至京口,遍游四方,见郡南五十里之薛村,土沃泉甘,民安物阜,遂迁去定居。”解氏宗谱记载:“解寿辉南渡行进中见润东四十里之处,地僻形胜,就住下不走了,并名其所住为葛村。”还有侯氏,渡江寓居京口,并没有四处选择居址。一次去茅山烧香,途经铜涵,见其地山环水绕,土秀风清,就把家迁去了。
    丹徒东乡的葛村、丁岗、华墅,南乡的莱村,就是解氏、孙氏、殷氏及孔氏来此定居以后形成的。这些村庄,近千年保持一姓为主、村名不改的状态。随着这些姓氏的子孙繁昌,他们的后裔又一代一代地分迁到其他许多村庄。这些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对镇江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