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89岁的美前财长布卢门撒尔回沪“寻根”—— 上海是唯一愿接纳我们的地方

89岁的美前财长布卢门撒尔回沪“寻根”—— 上海是唯一愿接纳我们的地方
  

  “侬好,上海!”89岁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迈克·布卢门撒尔昨天造访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并流利地操起其70多年前在此学会的上海话。
  对他而言,这已是第八次到上海的“寻根之旅”。在镌刻13732个二战期间在沪避难犹太人姓名的“上海名单”墙上,布卢门撒尔踮起脚尖,特意找出了自己的名字——二战期间,布卢门撒尔曾以犹太难民身份在上海提篮桥犹太难民集聚区生活9年,是上海犹太难民中日后身份最知名的一位。
  上世纪70年代,布卢门撒尔曾作为美国官方代表团成员访华并接受周恩来总理接见;1979年,其以卡特政府财政部长身份与中方达成相互解冻资产的协议,并出席美国驻华使馆开馆仪式、与邓小平进行会谈。
  但显然,犹太难民经历更令其牵肠挂肚。“上海是世界上唯一愿意接纳我们的地方”,布卢门撒尔说。上世纪70年代后,他曾多次以原犹太难民身份造访中国,并到上海寻访当年的居住地。
  近日,故地重游的布卢门撒尔对当年的生活细节依然历历在目。“Jerry那时还是孩子,Betty姐妹是我的朋友,Marzdoff常常坐黄包车。”在纪念馆展厅内,布卢门撒尔逐一指认展板上当年的犹太邻居。这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建成后布卢门撒尔的首次造访,一通参观后,老人用上海话说:“蛮好,蛮好”。
  原籍德国的布卢门撒尔1939年随父母和姐姐远赴上海避难。在上海期间,其一度以送面包为生,并与当地人一起经历“苦涩又快乐的生活”。
  他回忆称,当年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今天难以想象,“许多人挤在狭小的房间内,夏天极热,蚊蝇滋生;冬天则冻得瑟瑟发抖。”但自始至终,中国居民与犹太难民都“以平静的方式和谐相处”,并共同应付前所未有的艰辛,这一经历直至其身为美国总统顾问时都常常记起。
  在犹太难民纪念馆,布卢门撒尔特意将手指向斜对面的提篮桥监狱。在二战结束前几个月,美军曾对附近一个日本军站进行轰炸,结果误伤了数十位犹太难民和中国居民。老人回忆,当时提篮桥监狱特地开放了门内庭院,两个种族的居民共同将伤员送到那里接受救治。
  “你们可以想象,中国人与犹太人是如何共同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布卢门撒尔说。在其带来的回忆录《从流亡到华盛顿》中,布卢门撒尔称上海是“见证战争对普通人生活影响的好地方”。“我看到他们如何学着应付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艰辛,”他写道,“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凭借爱、家庭、品行、勇气和坚韧不拔仍能成就许多。”

                                                                                                                                        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