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谜团丛生的名门望族曹氏

谜团丛生的名门望族曹氏
  

   曹氏在中华姓氏中是望族,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这个家族并不是以先祖辉煌的成就被敬仰,而是因为疑问与谜团而受到关注。
  族谱是各姓氏宗亲联系的纽带,但并非所有谱族都真实可靠,其中伪造、篡改、遗失的不在少数,曹氏一族在三国时就是例证。曹操及子孙曾“三移其祖”,虽说有其政治目的,但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传为笑柄,身世与后裔变迁至今仍有许多谜团。
  比如:曹操在曹氏家族中应该是一位重量级人物,在陈寿和罗贯中的笔下,是“汉室奸贼”,乱世“奸相”,这种说法延续至今。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才使“受冤千年”的曹操得以昭雪,“一代枭雄”以及他的丰功伟业被后世所接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不管是曹氏宗祠家庙中的楹联还是家谱族牒,都很难见到曹操的影子,更少有宗亲把曹操列为先祖,南方一些宗亲虽称是曹植后裔,却不把先祖上推至曹操,在他们看来,把曹操作为先祖,似乎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源流诸多与三国枭雄无关
  曹氏,属多民族大家庭,宗亲约900万,在中华姓氏中为大姓。从大的分类来看,来源主要有二,一为姬姓曹,系黄帝后裔;其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在黄帝一脉的后裔中,又有以官职、国等为氏的分别,以山东为例,同一地区的曹氏就有不同的来源分支。
  曹氏最早的来源,出自夏禹赐封陆终第五个儿子。相传大禹治水时,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安,因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曹官,即看押犯人的官员,安后来便以官为氏。这便是曹氏的第一个来源,第一个得姓始祖也由产生。
  曹氏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系颛顼的后裔。相传颛顼有个叫吴回的曾孙,他的后人被封至曹国(非西周时所封的诸侯国),后裔及国人便有以国为氏。西周时,武王改封吴回的后裔曹挟于邾国,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国人有的以国为氏,改朱氏;也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此外,以国为氏的曹氏宗亲,还有源自西周初期所分封的曹国。周武王克商后,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后建曹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史称曹叔振铎。据史料记载,曹国共存在636年,有26任君王10伯16侯,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曹国被灭后,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姓氏,因此,也有曹氏把铎尊奉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除了黄帝一脉的曹氏之外,各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以曹为姓的宗亲,是今天曹氏家族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历史上,匈奴、满族、蒙古族、藏族、瑶族、阿昌族、布朗族等民族,都有改姓曹的记载,今天以曹为姓的少数民族,除了上述民族之外,还有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改姓,壮大了曹氏家族群体,也让这个家族的宗亲数量,位居今天中华姓氏第26位。
  中华姓氏中,每一个家族的形成,都历经漫长的演变过程,每个望族都能从史前文明那儿找到根源所在,但曹操一脉虽在三国时为望族,但这支宗亲却如无源之水,前无史料记载,后因王朝更替、宗亲被戮杀,加之非氏族出身而被历史所遗忘,长达数百年之久。王朝兴盛时,族人曾千方百计从上古文明那儿找渊源,但曹操及子孙曾“三移其祖”,不但未被世人接受,一千多年来还被民众看做笑柄,这让许多曹氏宗亲觉得脸上无光。
  曹操这支宗亲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有不少学者研究,试图弄清它的渊源与播迁历程。
  有关曹操一脉的溯祖追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这样记载的:“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点明了曹操之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至于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
  对于《三国志》,史学界一直认为其中的记述是比较可靠的,作者陈寿同太史公司马迁一样,下笔十分谨慎,穿凿附会的传闻一概不写。曹嵩的生父究竟姓甚名谁,因为无法考辨,陈寿才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语定论。  
  实际上,这支曹氏连曹操及其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当曹丕从汉献帝手中夺取皇位之后,为了论证“汉魏禅代”是尧舜禅让的再现,曹丕、曹睿父子从“汉家尧后说”出发,苦心炮制了“魏家系舜后之说”,以至于从曹操至曹睿五代之内,出现了三个祖源,分别是指祖“汉相国曹参”、祖“曹叔振铎”、祖“舜”。
  “蒙冤”千年曹操被“平反”后仍不受后裔待见
  作为政治家、文字家、军事家,曹操对历史的作用在近年来得到广泛认可,除了学者之外,民众也逐渐接受了“奸相”丰功伟绩。应该说,曹操是被历史昭雪的,但他受冤决非偶然,一是大环境所致,其二,他的作为着实令人痛恨。
  中国最早最大的“盗墓集团董事长”、“汉室奸贼”、乱世“奸相”等诸多“光环”,让这个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的后人不敢以后裔自居,提起他,大多敬而远之,宗亲宁肯把先祖追至曹植,也不想在族谱中提到他,这让曹操一代枭雄,在九泉之下颇感冤屈。
  今天,很少有宗亲能将族谱直接追溯至曹操,其原因有二,一是历史原因,其二是因为曹操的出身及其令人难以启齿的行径。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桓帝的中常侍,其阉宦的身分素为士人所诟病。东汉以治经起家的高门世宦自诩为清流,而将宦官出身的士人视为浊流,曹操属于浊流,被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绍斥为“赘阉遗丑”。尽管曹操最终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曹氏家族的宦官出身仍是他们无法摆脱的阴影。在重门第、讲血统的时代,他们虽贵为皇族,却为衣冠望族所不齿。
  此外,曹操为了“统一中国”,曾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并设“掘金校蔚”一职,用于挖掘位于河南永城的西汉梁王墓群。据史料记载,曹操等人仅从梁孝王刘武之妻子李王后地宫中,就运出财物72船,“掘金校蔚”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间,也一直被盗墓者尊为鼻祖。
  历史上,曹魏后人的下场十分凄惨,曹魏皇帝被司马氏废弑后,宗室惨遭屠戮。据《三国志》记载,曹魏王朝的最后三个皇帝都没有善终,且后裔也无处可寻:齐王曹芳被司马师所废;高贵乡公曹髦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其所杀;陈留王曹奂,虽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暂时保全的性命,但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司马懿以太尉王浚谋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由,迫其自杀。
  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不仅诛灭曹爽三族,而且“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曹氏宗室在经历司马氏的血腥镇压和清洗之后的,不仅枝叶凋零,而且也迅速沦为庶门细族。
  唐代之前,出身与门第决定一个人的前途,而家族官员的高低与多少,直接影响这支宗亲的社会地位。曹操后裔沦为布衣庶族之后,与“四姓”绝缘,魏武子孙没落萧条,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之后,门第之别有所放松,庶族可以通过科举挤身士族。按照古时的制度,五品一上官员才可设立祠堂,撰写族谱,但曹氏一族像营养不良的韭菜,迟迟未有人挤身五品以上官员,这让曹氏家族在历史上消沉长达几百年。
  诸多因素,让今天的一些曹氏宗亲无法将曹操列为先祖,古时是不想,现在是无法追寻。
  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让曹氏家族扬眉吐气,不仅学者再次审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历史人物,就连普通民众对他另眼相看,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开创的建安文风与宋时的“三苏”齐名。现在,“乱世奸贼”之名越来越弱,还有不少曹氏宗亲愿验DNA,用来验证与曹操的关系,从而将先祖追溯至曹操。
撰旷世巨著《红楼梦》曹雪芹留名
  除了曹操一脉存在的诸多疑问,曹氏家族另一位名人曹雪芹,不管是作品还是他本身,一直都有无尽谜团。自清中期以来的两百多年间,有无数的专家学者,通过各形式欲与其对话,但似乎都无法真正伸入他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宗亲后裔的心病,也令许多专家学者深感遗憾。
  河南学者李怀通,将书房命名为“师石斋”,以《红楼梦》中的“石”为师,深入研究《红楼梦》三十余年,不但收藏了清嘉庆年间至今数百个《红楼梦》版本,还整理、雕刻出一千多方印章,以此来解读曹雪芹,解读《红楼梦》。
  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红楼梦》是一部古今中外没有能与之并肩的旷世巨著,英国查韦斯称其为“一部盖世无双之作”,美国《大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不朽巨著”,除此之外《红楼梦》还被翻译成德、日等几十种语言,在美、英、法、日等国也都备受到关注。
  两百多年来,《红楼梦》这部巨著曾受到世人殷爱,从清代学者的“天下第一奇书”到现代承认它是“文学领域的世界屋脊”,学者对其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其中仍有许多疑问难以令人释怀。
  李怀通心中最大的疑问是:曹雪芹在著完《红楼梦》前80回著完之后,距去世还有10年,这10年间资料早已整理,为何未动一笔。李怀通猜想,是曹雪芹家族被抄的缘故:“古时抄家是很残酷的,财产全部充公,男的全部发配充军,女的无论尊卑,全部卖掉为奴。曹家在当地势力过大,没人敢卖,女人全部拉到北京拍卖。曹雪芹正是亲身经历了那声家庭变故,悲痛之余,无法下笔。”
  对于曹雪芹著书的真正含义,李怀通也有自己的看法:它是曹雪芹给大清开具的一张死亡诊断证明。
  《红楼梦》手抄版本有十一种,现存最早的是清甲戌本,即1754年(干隆19年)。如果说《红楼梦》是曹公历时10年、增删5次属实,上推10年则为1744年,是清入关整整百年,自大清入关至曹公挥笔之时整整三万六千五百天,与女娲炼石36500块相合,不妨称其为“红楼时代”,曹雪芹就是用这一特殊的方式给大清国献上的一份“厚礼”,实际上是大清没落的丰碑,一曲末世的挽歌。在康干盛世之时,用一块石头无材补天的嚎哭来警示王朝的没落,不能不说曹公是用心良苦,费尽了心机。
  因此,李怀通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为康干盛世下的大清国开具的一张诊断证明。他的看观点是否可靠暂且不论,但,书中有多处暗示这种痕迹却是事实:“荣华不继”、“盛宴必散”、“一代不如一代”、“子孙不肖,后继无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论述,着实耐人寻味。
  清初,文字狱盛行,为了逃避文纲,曹雪芹不得不以种种方式隐寓其真意,但又怕读者不解其中真味,这在开篇时便称“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皆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为避免让人对号入座,小说多处称无朝无代可考,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如果从这方面说,曹雪芹在写作时可谓用心良苦。
  两百多年来,对曹雪芹及《红楼梦》有疑问的绝非李怀通一人。猜测仍在继续,研究还在进行,一个无尽的疑问,无尽的谜团包围着整个曹氏家族,让学者着迷,让宗亲遗憾。历史无法重演,这些谜团也许永远无法破解。这便是曹氏,一个疑云丛生的家族,一个永远法理清来龙去脉的姓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