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中的“水”族
错综复杂的中华民族姓氏源流,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经过苍桑巨变,早已无法理清它的来龙去脉。但每个家族在繁衍过程中,都形成并保持了它相对稳定的宗族特征。今天,当人们横向比较各个姓氏家族时,总能找到不同家族间的共通之处。有研究者统计,与水有关的姓氏就有近百个。
在这近百个与水有关的姓氏中,没有一个成为像陈、林一样的大姓。百家姓中,排名较为靠前的潘氏宗亲,也没有超过一千万,而多数姓氏几乎无人知晓。但尽管如此,与水有关的宗亲,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
近百姓氏从“水”起,有的姓已成历史
其实,与水、舟、岛屿相关的姓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而且史料上还有许多关于他们来历、含义的详明记载。他们或以官、邑、国为氏,或以水、渔、舟为氏,只因分布在不同地域,而不被世人所熟知罢了。
由水而起的姓氏除了常用的汪、潘、江、河、湖、海、泊、波、浪、游、渔、汝等外,还有汴、汶、沂、沐、洼、浯、淇、涪、渌、淦、淮、漆、济姓等鲜为人知的姓氏,而水、川、鱼、岛、龙、舟等姓氏,字形上虽无水,但与水也有着紧密关系。
如果把因水而起的姓氏作为一个家族,那么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潘氏无疑是最大、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个。
对于潘氏的起源,今天有案可籍的来源主要有三,分别是芈姓潘、姬姓潘和姚姓潘。
分别发源于南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推溯起来,皆系黄帝一脉。
周文王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传自黄帝之孙颛顼一脉,在血统方面二者实属一源,没有太大区别。
潘氏宗亲的特点有二,一是多才,二是外表俊秀。有人统计,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才,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200多人。
尽管潘氏没能像刘、王、陈、林那样,成中华姓氏的主流,但在与水有关的近百个姓氏中,已经是“势力宠大”了。像岛、汶、沂、沐、洼、浯、淇、涪、渌、淦、淮、漆等生冷姓氏,早已成为历史,除了文献的记载,已经很难找到后人。
水姓的得姓始祖:共工氏
水姓是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晚的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共工氏。共工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自称水德。在古代,水官亦称共工。据《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们负责掌管湖泊、江河等。其子孙后代有的便简改为水姓,称为水氏,并将共工氏尊为自己的得姓始祖。
水姓的源出主要有5个:
出自姒姓,为远古大禹治水时的水工之后,以职业为氏。据《百家姓》注:水姓“系出姒姓,明·浙江省鄞县有水苏民,其先氏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科第甚蕃。”又据《姓氏·水字考略》、《姓苑》等记载,大禹治水时,他的族人很多当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员)。大禹带领着这些水工到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治水后,留下一个水工(禹的庶孙)居住在会稽,以水为姓,他和子孙就世代姓水,称为水氏。
出自古人以五行之一的水为氏。古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遂之,有木氏、火氏、土氏、金氏与水氏的出现,并各自崇拜木神、火神、土神、金神与水神,崇拜水神的部落便以水为氏。
出自共工氏,为黄帝臣共工之后,以官名为氏。据《索引》认为,水姓的祖先是共工,共工是黄帝时候负责掌管水利的水官。共工的后世子孙有的以“水”为姓,称为水氏。
出自上古时期傍水而居的先民,以水名为氏。据《百家姓·姓氏起源》载,从上古到战国,曾先后有过大大小小许多诸侯,经过多次的战争和内乱,大多诸侯被吞并,这些诸侯的后世子孙只好逃往民间自谋生路。其中,有些以水为图腾的便傍水而居,以水为姓,称为水氏,尤以浙江省一带为多。
出自复姓水丘氏所简改,亦以水名为氏。据《姓氏五书》和《姓范》等记载:张澍云“当指水为姓。如河氏、淮氏、湖氏之类。浙江省吴兴县、鄞县多水姓。或水丘氏所改”。
链接: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是在“三皇五帝”中“颛顼”时代一个比较强大部族的首领。传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共工氏是继神农氏之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共工的传说,几乎全部与水有关,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部落的活动区域大约在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那时候,黄河的经常泛滥威胁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便率领部落与洪水搏斗。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堵”而非“疏”,虽未能根治洪水,但为后人治水积累了经验。
之后,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盟主地位,颛顼利用民众迷信的心理,声称共工治水会“触怒上天”,导致共工失去民众的支持,最终失败。共工为捍卫自己的治水大业,撞山自杀,以表示“看,这样都没有‘触怒上天’”。于是,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的故事,后来就被演绎成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的神话。
生冷波姓,姓源很复杂
波姓在中华百家姓中属于生冷姓氏,是与水有关的姓氏中较为有代表的一个。之所以有代表,原因有二:一是它历史悠久,但宗亲稀少;二是它源流复杂,多达七个起源,几乎成为中华姓氏起源的浓缩。
今天,民众所说的姓与氏是在汉代之后,姓氏合一的一种说法,波姓就是一个代表,它即是姓,也是氏。
远古时期,发源于霍阳山西川之水被称作“波水”。波水,为今淮河的支流东淠河,又称潜水,是知名的“亚洲第一坝”佛子岭水库的主源上游。古人依水而居,称波姓,与上古八大姓一样,是中华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姬姓同期而源,皆为东夷族人的原始姓氏。这便是波姓的第一个起源,与其他六个不同的是,波姓的这个起源是“姓”,而非氏。
西周时起,源于河南播泽(地名)的是以地名为氏;鱼鹰在上古时期被称为“沸波”,以渔猎为生的渔民,便以鱼鹰为图腾,后以“波”为氏;此外,出自商王朝时期古蜀国原始嫡庶之分,属于以分宗称谓为氏;汉时曾设“陂川吏”一职,“陂”与“波”通假,属于以官职为氏。加上少数民族改姓,今天的波姓起源共有七个。
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波姓的七个起源中,不管是官位、图腾、封地,还是为区别嫡庶、部落汉化,波姓宗亲都没有主流和旁系之分,这使得今天的波氏宗亲既无确定的祖地,也无详尽的族谱,以至后裔无处寻根,更不知先祖为何人。
鱼氏先祖撰史“三顾茅庐”有误?
在与水有关的近百个家族中,鱼氏应是联系最密切的。鱼姓家族在中国早期历史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左传》载有官拜右师的鱼石;汉时有鱼翁叔;三国时有史学家鱼豢;唐中叶有权倾当朝的大宦官鱼朝思;宋有御史中丞鱼周恂……这些都是留名史册的人物。
从大方向上说,中国历史自文字产生起就未间段,在这从未间段的两千多年间,曾留下无尽的谜团,且不论野史的记载与坊间的传说,单单正史的记载,就有着许多矛盾,让今天的史学家争论不休,民众更是难以释怀。
其中,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在今天的民众看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隐居隆中,十年耕读,潜心求学而不求闻达,后经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扶助蜀汉,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典范。
然而,鱼氏的先祖鱼豢在三国时期撰写的《魏略》中的记述,让今天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诸葛亮登门求见刘备在先,而非刘备为寻良材谋名求贤。
鱼豢在《魏略》里记载,刘备屯守樊城时,曹操方定河北,并继续扩大地盘。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预料荆州难保,而刘表又无指挥能力,于是便求见刘备。当时,刘备的门客很多,见诸葛亮年轻,并素昧平生,仅以一般客人相待。当宾客全部离去后,诸葛亮却仍坐着未走。刘备本来瞧不起他,便不言不语,只顾玩弄牦牛尾巴(尘尾)。诸葛亮对刘备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很是反感,便讥讽道:“大丈夫若有远大志向,大概不会终日玩牛尾巴吧?”刘备这才感到失礼,急忙丢掉手中玩物,和诸葛亮谈了起来……
同样的记载,并非仅在《魏略》中有记述,《九州春秋》一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述,且很详尽。
从《魏略》的记述来看,刘备初会诸葛亮是诸葛亮首先登门求见的,这和他在《前出师表》中所说“先帝不以臣卑鄙,枉自屈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相悖。
鱼豢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当代人写当代史,秉笔直书,主观色彩应该算较少,因此,《魏略》的记载应该也是可信的。其实,刘备由开始瞧不起诸葛亮,到了解他、信任他,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一般过程,既合情理,又很自然。况且,公元207年,刘备在樊城时,诸葛亮年仅26岁,既无政治实践,亦无政治影响,虽然他“每自比管仲、乐毅”,但“时人莫之许也”,谁也不承认。刘备当时已46岁,既有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又为皇叔,绝不会听信徐庶几句赞语,便不顾路途遥远,连续三次去拜访一个从不认识的年轻后生。
此外,史学家的怀疑关非无端猜忌,“三顾茅庐”一说,最早出于诸葛亮本人之口,是第一手资料,并没有太多的旁证。
鱼豢的记述没有得到史学家陈寿的认可,但陈寿与鱼豢的记述却为今天史学家们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陈寿曾于晋初奉命编撰《诸葛亮故事》,后又编过《诸葛亮集》,应该说他手中掌握着大量有关诸葛亮的翔实资料。陈寿的父亲曾在马谡手下任过参军,而马谡对诸葛亮的事情是比较了解的,陈寿完全可以从他父亲口里得知真实情况。此外,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陈寿一起被晋朝录用。陈寿在《三国志》中采用了“三顾茅庐”的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但不排除有私心。
此后,罗贯中依据《三国志》所写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于是诸葛亮曾在刘备门下做幕僚之事便被湮没。《魏略》的记述与今天民众的看法有如此大的出入,在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之后,姓氏的延续与发展依旧充满无尽的变数,倘若都认真追索,恐怕都要追入死胡同之中了。
相关新闻
- 南雄市区第三届姓氏文化旅游节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6-05-6
- 10个孙大圣变成的姓氏,武昌就有人姓“猴”? 2016-01-27
- 结合姓氏巧取妙名 2016-01-22
- 剑祖欧冶子300后人福州恳亲 游览“剑池”和三坊七巷怀先人 2015-11-25
- 日本人的姓氏为什么稀奇古怪? 2015-11-6
- 鸡姓网友为孩子取名求助 网友:鸡蛋鸡毛鸡德肯 2015-10-28
- 74岁儿子与94岁父亲的陪伴:编写何氏族谱十年 2015-10-26
- “打豆豆”现姓氏版 长沙豆姓医生讲述姓氏渊源 2015-10-24
- 豆姓起源 2015-10-24
-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 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