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14年大马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汕头冬令营开营

2014年大马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汕头冬令营开营
  

  据广东侨网消息,“……我们的祖先,坐着红头船漂洋过海……”。日前,2014年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开营仪式在汕头华侨大厦举行,预示着由国侨办、省侨办主办,汕头市外事侨务局承办的2014年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正式拉开序幕。
  开营仪式上,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陈卫华致欢迎辞,他朗诵了祖籍汕头市澄海区的马来西亚当代作家吴岸一首诗歌作为开场白,生动地诠释了海外华人与祖籍国血浓于水的纽带关系,为营员们营造了一个富于文艺气息的轻松氛围。
  紧接着,马来西亚营员代表戴绮敏上台,她个子小巧,口齿伶俐,一口字正腔圆的中文发言,言简意骇,令在座精神为之一振,掌声四起。据领队李群珍老师介绍,戴绮敏在华文学校一直任文艺活动司仪,汉语讲得相当good,深得师生喜爱。随后的本次冬令营才艺汇演的主持人任务便落到她身上,她坦然应承,心有成竹。戴绮敏的亮相还只是一个例子,此次来自“稻米之乡”的吉打洲同一所华文学校的27名华裔青少年,多数学有专长,都是经层层淘选参团的。
花絮一:书法课上秀才艺
  第二天,华侨中学书法课上,大家又见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的良好传承。营员刘芳琦一经启笔,便显不凡,一个“马”字把中国汉字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凸显出来,马尾飞扬,马蹄疾奋,让师生啧啧称赞。那厢,营员戴绮敏也不甘示弱,运笔转腕间,一个个飘逸的汉字生龙活现:“龙”、“马”、“祥瑞”、“如意”、“吉祥”…… 均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年节较受百姓喜爱的汉字。李群珍老师介绍,刘芳琦同学曾获过马来西亚书法大赛国奖呢!刘芳琦马上抢过话茬,获马来国奖的是她姐姐,这次为了把机会给她,没来参团。
  刘芳琦告诉记者,她家姐妹四人,从小就有练中国书法,马来西亚举办的各类华文书法大奖,她们斩获无数。除学校重视外,父母也相当重视他们的华文教育。而基础一般的周诗诗同学也欣喜地说,“侨中书法老师教会了我们写书法的正确姿势和握笔方法,还有隐含在书法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写了四天,原本书法一团糟的我越写越进步了!”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书法课被做为一门必修课,从小学抓起,一直到高中。但至于握笔方式与坐姿等细节,都没有中国规范与严格,侨中几节课,填补了他们这方面的空白,让他们受益良多。
花絮二: 初试制作“红桃粿”
  “时节做节粿”这是一代代潮汕人绵延已久的节俗,开营第三天,一场乡情浓郁的动手课在澄海区博今潮汕民俗艺术馆进行。经过千回百揉和成一团的粿皮,软粘糯香,粉红色的粿皮呈现节庆喜气,与加了虾仁、香菇、猪肉等香喷喷的米饭搁在一起,成为制作“红桃粿”的材料。未曾听完讲解,营员们已跃跃欲试。然而,看似容易却不易,很多同学第一个作品,不是露了馅,便是粘在印模里敲不出来,女孩子笑弯了腰。老师下了命令,谁做的作品蒸熟了谁吃,要认真喔!
  这时,记者注意到挨挤在其中的一个高个子男生,已悄悄在竹箕里摆上他完美的作品,厚薄均称,图案清晰。胸卡写着他的中文名字“黄子洋”。“你在家做过吗?”我问。他点点头,“妈妈在家有做。”然而问起他是潮人第几代,他竟一时答不上来,挠着头皮说“我外婆外公年轻就过番了,外婆八十多岁,外公已过世,只知从潮汕去,不知哪个地方。”大概半个钟后,红桃粿蒸熟了,满屋萦香,营员们激动地指认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那一枚,用托盘托在手中,拍上微信,晒给家人看!尽管本次冬令营他们已遍尝潮汕特色美食,但自己亲自制作的还是头一回。营员们都感到无比兴奋。
花絮三:近距离近体验市民文化
  又是一年菊开时,逛汕头市华侨公园、中山公园,零距离接触最草根的阶层,领略市民文化,也为这次活动平添不少亮色。在中山公园,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市民健身的同时,还不忘秀一秀多年积累的技艺,在玉鉴湖榕荫道上,就有几位老者边倒行健身,边用自制的“水笔”在步道上写千字文,龙飞凤舞,潇洒飘逸,淡淡的水渍薰出有如水墨般的韵致,字迹干而消,弯弯的小道就像长长的描红水写本,百写不嫌短,营员们驻足围观,叹为观止。营员陈慧仪忍不住手痒,问老者借过笔,续着写了几个字,因得到称赞而倍感荣幸,她说决心继续练好书法,以显身手。
  中山公园建于民国15年,至今近百年,其中历史建筑甚多。营员们瞻仰了国父孙中山铜像,在爱国华侨高绳之纪念亭前流连,这座近日多次在参观图片上看过的“绳之亭”和它的主人的故事就立在眼前,营员们的心理距离更近了。赏菊展、穿假山、撑游艇,与流园市民的小孩逗乐…… 汕头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让他们留连忘返。
花絮四:甜美歌声展风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11月13日下午,闭营汇报表演时,甜美的歌声回荡在华侨大厦多功能厅,为汕头潮汕文化寻根之旅即将画下圆满句号。一曲刚落,节目主持人戴绮敏代表全体营员,饱含深情地说,“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吃得香睡得好,学得开心,玩得尽兴。我们要特别感谢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工作人员的关爱与包容,用感恩之心把听到看到学到的东西,带回马来西亚,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同学走进汕头,了解汕头,热爱汕头!”
  接着,一台经过营员师生精心排练的歌会正式上演,领队陈财安略带台湾腔的一曲《敖包相会》地抒情歌唱带动了气氛,座中马上有同学们欢呼“陈老师太帅了!”而营员们的真情演绎更加青春洋溢,无论是用马来语、英语、中文不同风格混唱的《冰雪奇缘》主题曲,还是时下最流行的杯子音乐,抑或马来民歌《Rasa Sayang》,都充分彰显出营员们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十天来结下的深厚友谊已然把他们拧成一团。
  十天时间,营员们足迹遍及汕头、澄海、南澳、潮州,参观汕头市潮汕侨批文物馆、博今潮汕民俗艺术馆、潮州淡浮院。在潮汕侨批文物馆,先辈“一溪目汁(眼泪)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漂洋过海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一封封侨批展示在这些九十后的孩子面前,让他们感叹与惊奇。如今人手一机,微信一触即发,世界如地球村,已很难沟起新生代共鸣之情。出生于50年代末马来西亚的领队陈财安老师回忆,“家父从揭阳过番,看到这些,感到无限亲切与感动。”这次他们夫妻一起带孩子回唐山看看,目的也是让他们记住根,开阔视野,在中西文化教育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更多的营员也在感受中马文化差异中学到了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