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八百个姓方的一起吃午饭

八百个姓方的一起吃午饭
  

  台上唱越剧的青衣也是新登人,心情不错,唱完后妆都没卸,笑嘻嘻抱起自家带来的宠物,打量着这个山村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方氏族人。  
山顶的天空很蓝,不时飘过白云;山脚的稻子很青,细看已结起小稻穗;和稻田一路之隔,有个蛮大的乡村礼堂,昨天上午,礼堂里摆成了圆桌会场,足足摆了七八十张圆桌!
  礼堂入口的一个角落里,几个脸上扑粉,画了腮红的七八岁孩子,神情都有些紧张。
  女孩系着小领带,男孩打起蝴蝶结,他们的目光试探性地越过一排排圆桌,落到中央蒙着一块红布的舞台上。一个男孩说,他是旗手,等一会要上台举旗,一个女孩说,她是提灯笼的,步子要走稳,还要面带微笑。
  舞台前排,还有两排条形桌,坐着从外地赶来的客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姓方。那些化了妆的男孩,手举的彩旗上也都写着这个“方”字。
  这个地方位于富阳新登镇,它是个小山村,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大山”。
东安方氏家族昨天“圆谱”
  前两排姓方的客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等地。他们要跟杭州、富阳一带姓“方”的族人一起,接收刚刚制作好的《东安方氏宗谱》(新登古称东安郡),这个过程,称之为“圆谱”。
  为什么要在这个小山村搞方氏“圆谱”?从杭州赶过去的一位方先生说,因为族长(方氏辈分最高的人)在这里。
  “圆谱”的礼数很多,但总结起来又很简单,就是向祖先祈愿,以使后人们能够五谷丰登、平安祥和。
  有些祝愿,还是通过文艺表演形式表现的,比如富阳一家越剧团,里面也有姓方的演员,她们甩着云袖用越剧唱出祝福的歌谣。圆桌上坐着的杭州方氏族人都站起来,听得很仔细。前排远道而来的方家后代,也个个聚精会神。
  掀开舞台墙体上的红布后,露出方家三位祖先的画像,他们都与杭州有关,一个是新登名医方镛,另一个是当初将方氏迁到杭州来的功臣方锡,还有一个是明代工部侍郎、抗倭将领方廉。
  一些传统场景之下,那几个系领带打蝴蝶结,现代扮相十足的小孩,不时打着彩旗,提着灯笼上场,再把仪式切换到现代场景中来。
慎终追远,缅怀先人
  一位海归后代上台了,她叫方仁慧,移居美国,后又定居上海,她代表海外的族人发言:
  九十八年前,我的祖父方桐生老先生组织并参与了《东安方氏宗谱》的编印工作……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印记,流淌着家族的血液,洋溢着族人的心香,同时也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我们要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写下对先人的缅怀,并留下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线路图,因此,不管我们迁徙到何方,族谱都将连接着我们,这是血缘的延续,根脉的连续……
  方仁慧今年81岁,上台时还需要人搀扶,念发言稿时却站得稳稳当当,语气坚定有力。台下圆桌、条桌上的方氏后人,一个劲地鼓掌。
  我在下面用手机查了一下,方仁慧是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她的祖父方桐生,曾是之江大学的教师。快报曾经报道过,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来杭州之江大学访问,参加孙中山会见的就有方桐生(当时教自然科学),方桐生曾撰文记述这次难忘经历。
  同时,我们还查了发言稿中的“慎终追远”一词,它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只要敬畏先贤,不断追思,社会之风俗道德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唯有缅怀过去,方能珍视当下。”
  台下还有一位静观时严肃,说话时微笑的方大姐,她今年65岁了,但看上去很显年轻。她也是从美国来的,手里捏着两张古旧的照片,一个是她的爸爸,另一个是她穿长袍的爷爷。她说,父亲和爷爷,都是在杭州这一带出生的,自己过来“圆谱”,到祖先的故土上来看一看,心情很好。
  午饭,方大姐也是在这个礼堂里吃的。吃到一些蔬菜时,她左手拿着松软的新登馒头(露天烤炉蒸出来的,一共七八十桌,近800人一起吃饭,成为村庄历史上少有的壮观场面,村子里跑堂的,一笼一笼往这里端),右手用筷子点着菜问,这个叫什么?是不是这里的传统吃法?
这位方大姐,叫方智怡。
  那些提前吃完饭的族人,已经在旁边,翻开族谱,一页页地在上面寻找着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