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四川易姓 大多是移民

四川易姓 大多是移民
  

  易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以其中一个源流以河为氏来说,至少在3000年以上。如此古老的姓氏,盛衰起伏。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2013版《中国四百大姓》中说,当代易姓人口175万,排在全国第114位。在四川,易姓人口接近25万。
目前四川的易姓,基本上是来自明初起陆续从湖广移民而来的易姓后裔。资中人易正明,潜心研究易姓多年。本期“四川百家姓”,由易正明为大家讲述四川易姓的情况。
易字释义:包含三个意思
    《说文解字》中说,易,就是蜥蜴,也称蜥易、四脚蛇,是一种爬行动物。金文中,“易”字像蜥蜴在爬行。在墙壁上的称为蝘蜓(一般指的是壁虎),在草丛中的称蜥蜴。以蜥蜴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成为易氏族,易人居住的地方叫易,所临之水称为易河。
  “易”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像用手把一个器皿中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的形状。后来,被引申为赐予、交换、更换、改变的意思,直到如今都有这个含义。
  此外,易还有一个解释:可认为是由“日”和“月”构成,像阴阳的两面。古代说阴阳变化中的消失和生长的现象为“易”,后引出变易象数进行谈星和看相、占卜和预言、释梦、风水等一系列的事情,最有名的是“易学”。易姓来源:主要有三大支
  关于易姓的来源,各种说法和争议较多。总的来说,易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
  最为公认的一支,是源出有易氏,以地名为氏。易水在河北西北,相传黄帝时期,一支叫有易氏的游牧部落在易河流域活动。这支部落历经尧舜禹、夏商,仍活跃在华北一带。后来,有易氏的后裔就以“易”为姓。追溯起来,这支易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另一支易姓,源出姜姓,以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为始祖。炎帝族姓姜,这一族在商朝末年出了一个人才,叫姜尚,也就是姜太公。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灭掉商朝,被封在齐地,所以姜太公也被称为齐太公。
  齐太公的后裔中有一个分支叫雍氏,齐桓公时,有个大夫叫雍巫,字易牙。易牙擅长调味,是齐桓公的饔人,饔人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总厨,掌食之官。饔、雍在古时是同一个字,所以,齐国的雍氏出自官名,易姓出自雍巫的“字”。姜姓易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易姓,源于姬姓,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叫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被封在魏,是战国时魏国的先祖。毕万的子孙中,有食采于冀州东境的易水流域,其子孙遂以水名为氏,称为易氏。另外,战国时燕国有易邑,居住在这里的姬姓燕人有以邑名为氏的。姬姓易氏的历史也有2400多年。
此外,还有改姓的说法。比如,传说汉朝吕后杀韩信,韩信的一个小儿子由乳母带出,逃到江南,改姓“易”以自保。
易延庆:孝顺父母感天动地
  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易姓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的堂号,“纯孝先生望重”的楹联训示子孙。为父守墓 墓侧长出灵芝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中记载,易延庆,字余庆,筠州上高(今属江西)人,唐末状元易重的孙子,宋太宗时,官至大理丞。
  易延庆的父亲叫易赟,曾经担任过南唐的雄州刺史。易延庆自幼聪明智慧,涉猎经史,尤其擅长声律,因父亲的官爵而成为奉礼郎。奉礼郎是一种官职,掌管朝会、祭祀时君臣版位的次序和赞导跪拜礼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各种礼仪活动有序进行的人。
  后来,后周军队攻克淮南,易赟归顺后周,担任道州刺史易延庆也被授大名府兵曹参军,后为大理评事,又到临淮当知县。宋太祖乾德年末(大约是968年),易赟去世,安葬在临淮。
  易延庆为父亲辞官居丧,因伤心过度,导致身体衰弱。他在父亲墓旁边修建草庐,亲手种植数百棵松柏。白天,他到草庐中去守墓,晚上回到家里照顾年老的母亲。
  不久,易赟坟墓旁的西北方向,长出了紫芝,后来又长出18个玉芝。筠州的官员得知后,想向朝廷上表赞颂易延庆的事迹,但易延庆诚恳地推辞了。有人跑到易赟坟墓那里,把紫芝玉芝画下来,带到京师展示给众人看。顿时,朝廷上下,文人雅士纷纷作诗赋,夸赞易延庆的孝行感天动地。种两棵栗子树 枝干连生
  为父亲居丧期满后,按照规定,易延庆应该复出为官。但他拒绝为官,理由是母亲岁数大了,又有病在身,他得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藁殡(意思是,殓而未葬)数年后,他才复出当上大理寺丞。
  他后来主管建安郡的市场税收。母亲下葬的日期确定下来,他偷偷回家,把母亲的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后回到任所。这是被知军扈继升知道了,就上书弹劾,说他擅离职守。于是,易延庆被免了所任官职,回到家里。
  易延庆在母亲的墓旁修建草庐墓,为母亲守孝多年。因母亲生前非常喜欢吃栗子,易延庆就在母亲墓旁栽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栗子树枝干连生,交缠在了一起。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的状元、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人苏易简,宋太宗淳化三年的进士、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朱台符,为此赞美易延庆的孝行。后来,易延庆出仕担任端州知州,死在任上。他的儿子易纶,在宋大中祥符元年,考中进士。孝行事迹 写进宗祠通联
  易延庆的孝行,让很多人为之感动,称他为“纯孝先生”。易姓人更是引以为骄傲,其后裔的堂号称为“瑞芝堂”、“纯孝堂“或“植栗堂”。
  在易姓各地宗祠里的通用对联中,易延庆的事迹也被写了进去。如“产芝庐墓,攀桂仙才”,上联就是指易延庆的典故,下联指的是易延庆的祖父易重。
  易重参加进士考试,发榜时位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结果易重状元及第。由于离家6年,他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诗中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的句子,“攀桂仙才”就是出自这里。
  此外,还有“纯孝先生望重,工诗状元名香”,“德行称产芝孝子,诗词为释褐状元”,上联指的是易延庆,下联指的是宋代长沙人易祓(宋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
明清以来 易姓名人多为湖南人
  易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历经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先秦时,易姓的活动缺乏资料记录,直到三国时才有易姓的零星记载。
  《晋书》说,魏元帝曹奂景元4年(263年)秋八月,魏军伐蜀。钟会所率军队分为二队,一队由李辅率领,经斜谷将蜀将王含包围在乐城,又使易恺进攻汉城。易恺,魏郡人,雍州刺史。
  唐代以前,易氏家谱已无存,史籍也少有记载,正史种,只有《晋书》提到易恺、易揣和易雄。晚唐时,仅宜春郡的易姓,就出了状元易重和4位进士,易姓之盛,由此可见一斑。宋代,湖南和江西,仍有一些易姓名人。
  元末,易姓受到严重摧残。徐寿辉、陈友谅反元,首当其冲的鄂东和赣中北(宜春一带)和长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受害最严重。郑昱撰写的《易氏谱序》中说:“故家旧族,百无一存可知矣。”易为泰撰写的谱序钟说:“子姓几尽,惟余天文、天祺二公。传七世至明嘉靖隆庆间,子姓又复繁衍。”这支易姓家族,只幸存两人,衰败之惨可以想见。但湖南长沙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所以,明清以来,易姓名人多为湖南人。
川渝两地易姓 主要是易雄后裔
  河北是易姓早期主要的活动地区。西晋时,湖南和甘肃已有易姓出现。唐朝时,易姓又移民江西。宋、元时期,山西、山东、广东、湖北等地也出现了易姓。明朝,易姓进入西南和福建地区,江西为易姓第一大省。
  当代易姓人口达175万,排在全国第114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13%。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湖北、重庆,约占易姓总人口的76%。江西、广西、贵州、河南,约占15%。湖南是当代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易姓总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长江中上游的易姓聚集区。
  目前,四川易姓基本上是来自明初起陆续从湖广移民而来的易姓后裔。湖南以邵阳、黔江、武冈、新化、永州、株洲、衡阳、浏阳、宁乡为主,湖北以孝感、麻城为主。进川后,主要分布在川东的达州、合川、广安,川北的南充、营山,川西的金堂、都江堰、德阳,川南的纳溪、叙永、泸州、江安、兴文,以及遂宁、内江、资阳等地。
  川渝两地易姓,大多为易雄的后裔易欢、易邦、易述、易达支脉,易欢后裔易永福、易永禄、易永寿、易永喜的后裔,分布最广。
  易雄,长沙浏阳人(今湖南浏阳),出身贫苦,曾任县吏,后辞官不就,再后继任郡主簿。匪寇张昌反叛,将太守万嗣抓捕,即将斩杀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易雄大义凛然,不为所惧,张昌为易雄的忠直所感动,遂释放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时。
  后被举为孝康,迁升别驾,易雄辞官回乡。不久,朝廷诏用为舂陵县令。晋永昌六年春,大都督王敦举兵反朝廷。易雄书写檄文列出王敦罪行,又招募兵士千人,支援湘州。易雄身先士卒,与敌巷战,伤亡惨重,被俘押至武昌。王敦见易雄大义凛然,内心恐惧又惭愧,将易雄释放。不久,王敦将易雄杀害,易雄死时65岁。
元至治二年,忽必烈赠其侯爵、谥忠愍。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赠宜阳别驾之神,祀乡贤祠,建易雄祠。
资中易姓 全是明清外地移民
  资中无土著易姓,全是明、清两次大移民的迁徙户。200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资中有易姓人口6000多人,内江接近1.4万人。
  资中易姓供奉易恺为授姓始祖,尊两晋时的易雄为世系始祖,尊唐朝时的易常亮、易欢为嫡系世祖,尊元朝时湖南宁乡沩上易雄32世裔孙易行万为立派世祖。
  易行万,号名福九郎,生四子:易永福、易永禄、易永寿、易永喜,后裔在宋元至明初,先后由江西迁湖广三楚,清代再由三楚转迁云、贵、川。其中,落籍资中、隆昌、荣昌、富顺、江安、叙永、兴文、遂宁、德阳、温江等地的最多。
  易永福儿子易应扬有4个儿子:易宗诗、易宗书、易宗义、易宗礼。易宗书、易宗义、易宗礼3人,在明洪武二年奉旨填川。途经贵州时,易宗书、易宗义被匪徒崔豹子残害,只有易宗礼一人到达四川。
  易宗礼最初住在川西,后落籍资中球溪河石堡山(聚居后取名易家街),至今已有600多年。后裔分迁至芝麻凼、糖坊湾、高坳口、学堂湾、蜂糖河、一洞桥、何高山等地。
  明万历大旱到明末,四川狼烟四起,易家街的易家人纷纷外逃。易宗礼的八世裔孙易进忠,只身一人逃到川西入寺出家,后来遍游西蜀名寺古刹。四川境内战乱平息后,易进忠惦念故土,回到易家街,却发现整个易姓家族,没有一个男丁了。为了让易家人后续有人,易进忠还俗娶妻生子。
四川部分易姓字辈
  南江一支易姓:上本文方志,中元学于光。卜其三世锡,永德大荣昌。
  攀枝花一支易姓:跃德真龙榜,正大胡光明。
  金堂一支易姓:应宗德以必,文祖有才廷。永添继世朝,崇定贞元启。佑遵守典型,太原开祚久。南楚肇基长,善达惟忠孝,家声百代倡。
  岳池一支易姓:应天德以必,文才永远思。嵩祖朝廷庆,大科贞元启。佑遵守典型,太原开祚文。南楚肇基长,善达惟忠孝,家声百代昌。
  仪陇一支易姓:祖昌祚大,盛德维新,光荣守义。
  巴中一支易姓:永明学文思大德,洪开国家荣世昌。朝廷多能维两彦,映近三元以于长。天顕有时尚周士,广汝兴起在懐芳。自理成希秉崇绍,守先之子曰雨章。
  温江雷家碾一支易姓:惺天玉文,世汝成永,旭贞光宗。
  温江谭家碾一支易姓:富永义朝象,瑀圣修元国,万永图开宗。
  泸州一支易姓:朝庆万载世,登云国仕昌。龙凤麒麟转,天星振其寒。
  南江一支易姓:以承子之仕,登朝建明君。国正天心顺,世代永隆兴。
  南溪一支易姓:永乐君上有,绍洪书元方。良秀之顺理,国士朝承生。纯嗣长念祖,忠孝定光宗。世事相发达,福远正昌隆。
  资中牛头寨一支易姓:仲九生友尚,登开甲阳元。世代兴荣贵,国泰玉光萱。
  资中龙结一支易姓:楚彦季继,政以文才。必仲富良,廷朝金国。得先登守,增添期胜。应秉学让,定忠永兴。有启明幸,艾栋崇昌。银宗万事,通达显章。
  资中龙江一支易姓:福志仲思仕,臣登其洪三。永正荣先泽,忠良绍祖谈。名才魁盛世,大德启恩含。定有贤能继,兴隆可再参。
  江安一支易姓:明光在泗子,佳人启世方。旬朝训本万,永代万福昌。积善添崇佑,家和定安康。
  富顺一支易姓:汝相崇君。王仕廷学,正大光明。先树国本,襄治克平。廉能章著,方茂家声。继绳祖武,昌毓群英。进德修业,道达含宏。权宜时尚,万世永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