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全国各地“生死异姓”因不忘本:生姓潘 死姓郭

全国各地“生死异姓”因不忘本:生姓潘 死姓郭
    俗话说:生不更名,死不改姓。然而,读者潘先生却致电记者说,在他的老家浙江宁海,潘姓人有着“生姓潘、死姓郭”的习俗。
记者发现,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
读者来电
生前姓潘,死后姓郭
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
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
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由天台青石桥迁邑之银杏树,以为发祥之祖。二世希渊公赘邑令潘讳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婿之分,而为父子之称。生则氏潘,不忍没岳翁之祀;死则氏郭,不敢忘己身所出。”
该村村委会主任潘永来介绍,这就是岙潘村潘姓人“生潘死郭”的由来,“良甲公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17世孙,也是我们村潘姓人的始祖。他的儿子希渊公入赘潘家,因为潘家无子,希渊公就改姓潘,但死后则恢复原姓郭。”
潘永来说,希渊公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更是当时的户部尚书,他能冲破门庭阻隔,入赘身为“邑令”的潘家,并因潘家无子而改姓潘,这种选择是因为爱情。当时,他一定遭遇了不少阻力,内心也经历过激烈挣扎,才最终作出这样一个折中的决定。
生吴卒赵
明明姓吴,却是赵宋皇裔
经查阅资料发现,“生死异姓”并非岙潘村的潘姓人所独有,福建晋江有个星塔村,村里人大多姓吴,也流传着“生吴卒赵”的习俗,已经延续了700多年,但原因远没有潘姓人“生潘死郭”来得“浪漫”。
该村村民介绍,该村有一座祠堂,正门的门楣上写着“吴氏宗祠”四个大字,但走进祠堂,大殿横梁上却挂着“赵氏家庙”的匾额。
每当该村有吴姓男子去世,送殡队伍最前面的灯笼上写着“吴”字;而送殡队伍返回时,则是写有“赵”字的灯笼在最前面,死者墓碑上也都写着“赵公某某之墓”。这就是“生吴卒赵”。
泉州赵氏研究会理事吴广富介绍,星塔村大部分吴姓人都是这样,这与他们的祖先因避祸改姓有关。南宋建炎三年,赵宋宗室赵子侁、赵子镠等人移居泉州;半个世纪后,赵子侁之孙赵师玖举家迁徙,隐居在晋江的青阳山下;后来,蒙古骑兵南下攻破临安,赵氏皇族惨遭屠杀,赵师玖的后裔赵仕道逃往如今的星塔村,被吴姓人家收留。  此后,赵仕道的后代便在此以吴姓繁衍生息。
生死异姓
全国各地的“生死异姓”
其实,“生死异姓”的情况,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克里村:
村民胡广东老人介绍,村里的胡姓人都是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后代。
据记载,洪武二十六年,蓝玉遭人举报骄纵跋扈,被朱元璋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其本人被“剥皮实草”,家族一万五千多人受牵连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胡广东介绍,当时,蓝玉的胡夫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蓝春、蓝斌逃了出来,来到克里村隐居。为了躲避追杀,两人改姓胡,但为了不忘本姓,他们叮嘱子孙死后都改回蓝姓,并从此成为习俗。
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
该村的吴姓男子去世后,墓碑上都会改姓张。
原来,这支吴姓人,可能是元末吴王张士诚的后裔。据介绍,张士诚兵败后,朱元璋大肆捕杀张氏族人,张家人便以张士诚称号吴王中的“吴”字为姓,并约定死后墓碑上改回张姓,形成了“生姓吴死姓张”的习俗。
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庙村:
该村全都是万姓人家,但在村里原来的大祠堂里,供奉的却都是“姓刘的”。
村民万维信介绍,该村万姓人都是汉朝王族后裔。曹丕篡汉后,刘姓王族俯首称臣,但仍被猜忌。后来,曹丕找了个借口,准备将在朝为官的刘氏王族清除,不少人因此改姓万,才躲过劫难。
然而,这支刘氏毕竟是王族后裔,为了保持气节,他们“生降死不降”,一旦去世,祭文、墓碑及牌位上会改回刘姓。
此外,广东揭阳县有人“生姓陈、死姓林”、湖北武汉市有人“生姓黄、死姓史”、湖北郧西县有人“生姓祝、死姓方”、湖北麻城市有人“生姓叶、死姓陈”,江西南昌市有人“生姓熊、死姓黄”,广东汕头市有人“生姓陈、死姓陆”等。
现象分析
生死异姓,体现了不忘“根本”
关于“生死异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讲过一个故事:安徽庐江县黄屯村有不少村民姓何,但他们是明代帝师方孝孺的后代。
方孝孺得罪明成祖被灭了“十族”,他的后裔有人出逃后改姓何。这支何姓人至今留存的家谱上规定:何姓男子“生姓何、死姓方”。
老家在新乡长垣县方里镇的张志杰先生也说,在他老家,张姓男子有着“生姓张、死姓吴”的传统。
他说,这个传统与吴三桂有关。当年,吴三桂反清时曾在这里驻扎军队,吴姓有一部分族人留居在这里。后来吴三桂兵败,这支吴姓人为避祸改姓张,但男子去世后都会改回吴姓。
前瓦屋村村干部张培显介绍,十几年前,该村有位张姓老人去世后,确实改姓吴,“我们张氏族人也专门探讨过这个事儿,但是年代太久远,也没留下来相关记载,只是祖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而已。”
对此,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余和祥教授解释,产生“生死异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入赘、避讳、逃难、过继、报恩等几种,与这个家族的历史密切相关,“后人对有过卓越功勋的先祖,总会心存敬仰。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认同心理。这种习俗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