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城阳档案局组织族谱知识讲座 近130本族谱存档

城阳档案局组织族谱知识讲座 近130本族谱存档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也是青岛市第四届档案馆日。6月4日,城阳区档案局组织“家谱家族知识专题讲座”,20多位参与修谱的代表学习相关知识,并现场讨论修谱中遇到的问题。据了解,10余年来,城阳区50多个姓氏近130本族谱已收入档案馆内,多为民间自发修谱,现保存的老族谱中明朝以前的很鲜见。
新族谱跟老族谱间的价值观衔接很难
6月4日上午9时许,在流亭街道胡峄阳文化园内,20多位参与修族谱工作的代表和30多位对族谱感兴趣的居民一起学习族谱专业知识,并现场讨论修谱中遇到的问题。“我在修谱的过程中遇到有的人连父亲名字都记不清,这说明修族谱的必要性。”曾为大学法学教授的甄仁春退休后专心研究家谱族谱,参与新修甄氏、杨埠寨栾氏族谱,他觉得族谱身上承载着不少东西,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在现代也是必不可少的。讲座中,甄仁春从中国族谱的历史讲到修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族谱的封面书名、目录、谱序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像书名中地名 、姓氏、谱类、编序等都得包含。”甄仁春介绍。
现场,大家交流起修谱中常见的问题,比如“修谱的时候碰到一些人根本不愿意上族谱”、“修谱人手和资金也是一大难题”等。甄仁春觉得修谱中 ,新族谱跟老族谱间的价值观衔接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毕竟古时候的三纲五常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史志办公室主任刘世洁跟大家交流了在修胡氏族谱中碰到的问题,他觉得,现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成为族谱传承过程的一大障碍。
已收集50多个姓氏近130本族谱
城阳区档案局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十余年来城阳区档案局已收集了50多个姓氏近130本族谱。这些族谱有的是修谱人捐赠或寄存的,也有工作人员去收集的,很多姓氏都有四五册,十册的也有,这些家谱族谱成了城阳区档案馆最有特色的藏品。甄仁春介绍,城阳现存的族谱中明朝以前的很少见,多是清朝以后的,最老的距今也就一百多年,多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修谱高潮中 。据了解,胡氏新族谱历时两年半编成,共十册。“我当时见过道光30年(1850年)的胡氏族谱,那时候是四册,我们新修的时候就从那个时候完整地延续下来,增加了此后多年来的新出生人口。”刘世洁介绍。
新修的族谱多是民间爱好者自发修成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广大市民希望了解、学习家谱族谱方面的知识,我们组织了今天的家谱族谱专题讲座。以后我们还会组织,还有区志知识进校园、家庭档案知识讲座等活动。”城阳区档案局副局长吴德明介绍,现在新修的族谱多是民间爱好者自发修成,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后打算成立一个类似家谱、谱牒研究会的民间学术团体,大家在修谱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像今天一样一起讨论解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