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蓼山 祭祖圣地
10年前,南阳唐河县最为出名的是湖阳公主墓、白马堰等历史名胜,每年都有游人慕名前来,而与之相邻的蓼山矗立在县南湖阳镇内,却无人问津,显得冷清许多。2004年11月,因一个外地陌生人的探访,蓼山一夜之间成了名山,它的真面目终得以公布于世,蓼山竟是廖氏族人的发源地之一。如今,蓼山上建了蓼王叔安公纪念馆,还“栽”了一棵许愿树,等待世界各地更多廖氏族人认祖归宗。
蓼国蓼王
始祖纪念馆建在唐河
唐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说起唐河,提及蓼山,唐河县湖阳镇廖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曲振营神采飞扬。在他的带领下,河南商报记者登上了蓼山。
来到蓼山脚下,沿着上山的路走不多远,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古蓼国遗址”五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
爬上山顶,“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的建筑蔚为壮观,而它前面,矗立着一座高9米、重十几吨的叔安公雕塑,身体微微前倾,俯视着国土臣民。
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纪念馆,打开纪念馆的红色铁门,叔安公端坐在龙椅上,他的面前,香烟缭绕。每年回来祭祖的廖氏人,都要跪拜在他的脚下,点香叩头。
纪念馆前是一个水泥广场,广场上还有一棵钢筋水泥浇筑的许愿树。“修路、建广场、建纪念馆,花了600多万元,全是世界廖氏宗亲会捐的钱。”曲振营说。
寻根之路
港人寻根,找到蓼山
从蓼山顶向下俯视,视野极为开阔,一块块麦田错落有致。湖阳公主墓、白马堰、狮子山、紫玉山尽收眼底,两条著名的人工河蓼阳河和蓼阴河,顺着古老的河道潺潺流淌。
这些,在2004年以前已经存在,可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蓼山更是一片荒芜,直到香港人廖太全独自前来认祖归宗。
曲振营曾听老人讲,蓼山上有座蓼王庙,里面供奉着一位神人,“那时候不知道是谁,现在知道了,就是叔安公。”
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毁庙宇”时,蓼王庙被破坏。2004年11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湖阳镇,询问村里的老人有关蓼山和蓼王庙的历史,并登上蓼山,寻找一丝丝与廖姓有关的踪迹。
这位老人就是香港上水115代廖姓后人廖太全。唐河县廖氏宗亲会会长廖义培对此感念至深。他说,廖太全当年寻根时,通过警察,找到了蓼山的位置。之后,唐河县开始重视此事,也专门成立了廖氏宗亲会和姓氏文化研究会。
拜谒先祖
笑着来祭祖,流着泪离去
在有生之年,终于找到了千百年前,自己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廖太全异常激动。他捐建了蓼阳河石碑,碑高3.5米,碑文详细记载了从始祖叔安至115代太全先生的迁徙过程,追述了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2005年5月,加拿大、英国、荷兰、美国等廖氏宗亲异性人首次登上蓼山,瞻仰始祖的故土。
自2004年起,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廖氏人前来拜谒先祖,蓼山上的人多了起来。而让曲振营记忆深刻的,是一位花甲老人。也许是常年漂泊,找到自己的根祖之地后,老人情绪激动,他不用别人搀扶,自己一步一跪地上了20多个台阶。
“回来祭祖的大多都是老年人,爬起山来都是气喘吁吁。”曲振营说,即使这样,身体的劳累并没有减轻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他们都是笑着来,流着泪离去。”
逸闻趣事
董、廖不通婚
在蓼山脚下,有个叫董楼的村庄,村里有2000多口人,全部姓董别无他姓。
据传,董楼就是当初蓼国被灭时,没有逃离的廖人所建,因害怕被楚人消灭,故改姓董。但即使姓氏改了,习俗未变,而且,还流传一个规矩:董廖不通婚。
在曲振营的带领下,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了董楼村。在村子外面,能看到不远处的蓼山,山上云雾缭绕,仿若仙境。
村民说,每到过年、二月二、二月二十八等,他们都会上蓼山祭拜。“小时候听老人说,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蓼山下,本应该姓廖,可却姓了董,实际上我们也是蓼王后人。”70多岁的村民董民说。
时至今日,外界董廖两姓通婚的肯定不在少数,但这个小村庄,始终恪守着这个规矩。
蓼国蓼王
始祖纪念馆建在唐河
唐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说起唐河,提及蓼山,唐河县湖阳镇廖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曲振营神采飞扬。在他的带领下,河南商报记者登上了蓼山。
来到蓼山脚下,沿着上山的路走不多远,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古蓼国遗址”五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
爬上山顶,“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的建筑蔚为壮观,而它前面,矗立着一座高9米、重十几吨的叔安公雕塑,身体微微前倾,俯视着国土臣民。
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纪念馆,打开纪念馆的红色铁门,叔安公端坐在龙椅上,他的面前,香烟缭绕。每年回来祭祖的廖氏人,都要跪拜在他的脚下,点香叩头。
纪念馆前是一个水泥广场,广场上还有一棵钢筋水泥浇筑的许愿树。“修路、建广场、建纪念馆,花了600多万元,全是世界廖氏宗亲会捐的钱。”曲振营说。
寻根之路
港人寻根,找到蓼山
从蓼山顶向下俯视,视野极为开阔,一块块麦田错落有致。湖阳公主墓、白马堰、狮子山、紫玉山尽收眼底,两条著名的人工河蓼阳河和蓼阴河,顺着古老的河道潺潺流淌。
这些,在2004年以前已经存在,可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蓼山更是一片荒芜,直到香港人廖太全独自前来认祖归宗。
曲振营曾听老人讲,蓼山上有座蓼王庙,里面供奉着一位神人,“那时候不知道是谁,现在知道了,就是叔安公。”
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毁庙宇”时,蓼王庙被破坏。2004年11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湖阳镇,询问村里的老人有关蓼山和蓼王庙的历史,并登上蓼山,寻找一丝丝与廖姓有关的踪迹。
这位老人就是香港上水115代廖姓后人廖太全。唐河县廖氏宗亲会会长廖义培对此感念至深。他说,廖太全当年寻根时,通过警察,找到了蓼山的位置。之后,唐河县开始重视此事,也专门成立了廖氏宗亲会和姓氏文化研究会。
拜谒先祖
笑着来祭祖,流着泪离去
在有生之年,终于找到了千百年前,自己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廖太全异常激动。他捐建了蓼阳河石碑,碑高3.5米,碑文详细记载了从始祖叔安至115代太全先生的迁徙过程,追述了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2005年5月,加拿大、英国、荷兰、美国等廖氏宗亲异性人首次登上蓼山,瞻仰始祖的故土。
自2004年起,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廖氏人前来拜谒先祖,蓼山上的人多了起来。而让曲振营记忆深刻的,是一位花甲老人。也许是常年漂泊,找到自己的根祖之地后,老人情绪激动,他不用别人搀扶,自己一步一跪地上了20多个台阶。
“回来祭祖的大多都是老年人,爬起山来都是气喘吁吁。”曲振营说,即使这样,身体的劳累并没有减轻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他们都是笑着来,流着泪离去。”
逸闻趣事
董、廖不通婚
在蓼山脚下,有个叫董楼的村庄,村里有2000多口人,全部姓董别无他姓。
据传,董楼就是当初蓼国被灭时,没有逃离的廖人所建,因害怕被楚人消灭,故改姓董。但即使姓氏改了,习俗未变,而且,还流传一个规矩:董廖不通婚。
在曲振营的带领下,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了董楼村。在村子外面,能看到不远处的蓼山,山上云雾缭绕,仿若仙境。
村民说,每到过年、二月二、二月二十八等,他们都会上蓼山祭拜。“小时候听老人说,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蓼山下,本应该姓廖,可却姓了董,实际上我们也是蓼王后人。”70多岁的村民董民说。
时至今日,外界董廖两姓通婚的肯定不在少数,但这个小村庄,始终恪守着这个规矩。
相关新闻
- 张良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挖根亲文化 张氏宗亲寻根中原 2016-05-5
- 迎猴年 首届百家姓氏宗长春晚登场 2016-01-20
- 寻根祭祖问道 甘肃打造华夏祖脉旅游圈 2015-11-23
- 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乙未年寒衣节祭祖大典 2015-11-13
- 甘肃启动华夏祖脉旅游圈建设 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 2015-11-5
- 韩国第76代孔子后裔祭拜孔子 称身为孔氏后人很自豪 2015-10-31
-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在舜帝陵举行祭祖活动 2015-10-31
- 乙未年重阳节海内外华人陕西恭祭轩辕黄帝 2015-10-26
- 山东薛城:2015薛氏溪仲文化节暨祭祖大典隆重举行 2015-10-24
- 重阳节祭祖 寄托哀思之情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