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全国第三大姓张姓系“天上得来”的姓氏 源自濮阳

全国第三大姓张姓系“天上得来”的姓氏 源自濮阳
  

  挥公陵园大殿,从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个弓形河南商报记者李笑凡郭清媛文/图
  如今的濮阳县城,保留着一个规矩:每到清明,濮阳县和周边的张姓人,都会到老城拜祭祖坟。过去当地张姓人不知始祖是谁,只认这块“发源地”;如今,人们为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建起气派的陵园,每年回来祭拜的张家人也越来越多。
  上古时代,挥公也许不曾想过,张姓一路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姓,子孙更是遍布天下。

一个家族对故土的坚守
  “巍巍中华,源自炎黄;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张氏祭祖歌
  再过几天,世界张氏总会的理事张兆战就要从濮阳出发,动身去台湾了。3月11日,世界张氏总会要在台湾南投县举办六届二次理事会。
  聊起张姓,张兆战有“发言权”:从他家族谱上算,他已经是第26代张家人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濮阳县海通乡前康庄村,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张姓,他们有个共同的祖先――德公。
  德公是族谱上的第一人,明朝年间中过进士,家中兄弟四个,三个都迁往外地,独留长子德公守在家乡,开枝散叶。几百年过去,还是在这块土地上,张家人早已人丁兴旺,子孙成荫。这些年,山东、山西等省份共12个乡的张姓人,陆陆续续到村里找德公后代,寻根亲、续族谱。
  生活在明代的德公并非“原点”。据张兆战说,德公之前,家中就曾有过老族谱,只可惜在明代时被烧毁。多亏德公,族谱才又续了下来。
“天上得来”的姓氏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元和姓纂》
  据考证,张兆战家族所在的濮阳县,正是张姓的发源地。关于张姓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就是“挥公说”。
  从“张”字的构造不难猜出,这个姓氏,一定与“弓箭”有关。但你能想到吗?张姓与天文学也有点关联。据记载,挥是黄帝的孙子,他少年时就英武聪慧。他用兽筋固定弯枝制成弓,又将搭在筋弦上的竹箭反复射出,发明了世上第一副弓箭。
  他的灵感,来自于夜观天象时看到的弧矢星。弧矢星共9颗,在天狼星东南方向,形状如一副射向天狼星的弓箭。为纪念这一发明,如今,濮阳县挥公陵园大殿的天花板上,还画着一幅弧矢星图。
  相传,挥教族人学会制造和使用弓箭,涉猎鸟兽。后来,因挥功勋卓著,颛顼封他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
濮阳,张氏起源之地
  “濮阳本颛顼故都,今为中州胜地,张姓源出于濮阳,历代明贤辈出。”
  ――原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家张岱年
  如今,在濮阳县东南,坐落着一座占地千亩的挥公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石碑林立。
  陵园正中是挥公大殿。大殿造型独特,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从空中看,都是弓形。2005年,“世界张氏第二届恳亲大会”就在这大殿前举办,总人数16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及我国港澳台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寻根之情,纵使远隔千里,也无分别。
  主殿内,立着挥公塑像,以及一众张姓名人塑像。偏殿中,有一弓箭馆,馆内珍藏着数十副弓箭,年代从古至今,俨然一部弓箭发展史。
  “搜集这些弓箭,花了我们足足两年时间。”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张宏江把每张弓都当成宝贝,“这是我祖先留下的东西。”
  挥公留给后世的,当然不只有弓箭。
  走出挥公陵园,就是繁华又现代的濮阳县城。张宏江说,挥公陵园周围方圆10公里内,就有5万张姓人,整个濮阳市范围内,张姓人超过30万。几千年来,万千“张家人”上山下海、开疆拓土,足迹遍布全球,名人能士辈出――也许,这才是挥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张家逸事
  打油诗源自张家人
  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作诗爱用俚语俗话。比如他的《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他的诗,几乎每首都“别出心裁”,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后来,这类不讲平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诗歌就被冠以张打油的名字,叫做“打油诗”了。
  挥公、濮阳城与澶渊之盟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渊之盟,和张姓始祖、濮阳城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挥公发明弓箭后,经过历代战争的锤炼,人们逐渐在弓箭的基础上发明出了毒箭、鸣镝等威力更大的武器。
  到宋代时,出现了一种“三弓床弩”,即把3张大弓合并起来,需30人才可拉开,射程有1000多米。这样的兵器,在宋代无异于大炮了。
  公元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当时,辽宋大军在澶州附近交战,宋兵正是用这三弓床弩,射死了辽国大将萧挞览。辽兵失了主将,方寸大乱,与宋坐下来谈判,之后便有了‘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百余年不再有大规模战事。”千年后,挥公大殿的弓箭馆里,张宏江对着仿制的“三弓床弩”感慨,“可以说,这一箭,直接影响了宋辽两国的边境局势。”
  而当年的澶州,正是现今的濮阳。
                                                                                                                                           来源:河南商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