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看新闻资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无锡钱氏成功秘密:家训德才并重 婚姻优化组合

无锡钱氏成功秘密:家训德才并重 婚姻优化组合
   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钱家从钱鏐到钱弘俶、从钱易到钱大昕、从钱玄同到钱钟书、从钱穆到钱伟长、从钱学森到钱永健……三十多世,遍布海内外的钱家后裔人才辈出,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国学大师钱穆,力学大师钱伟长,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金属物理学专家钱临照,经济学家钱俊瑞,工程环境专家钱易等6位两院院士。
   鸿山七房桥宽不足十米的啸傲泾两岸涌现6位钱姓院士,这绝非偶然,钱氏家族有自己独特的成功之道。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一大秘密,是世代相传的家训。《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形成了崇文倡学、徳才并重的钱氏家风。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二个秘密,是好读书、重教育。“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是钱伟长教授在解答“钱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时给出的答案,虽然语带调侃,却道出了家族成功的秘密。吴越王钱鏐是钱家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秉承这样的家学渊源,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三个秘密,是互爱、互助的家风。从宋代开始,钱家就形成了族内相互扶持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建在鸿山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佃农和附近农家子弟学费酌减。国学大师钱穆兄弟及力学家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钱伟长少时家境贫困,父亲、叔父都是贫穷的乡村教师,据他回忆,在进大学前,他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的后经母亲改裁的旧衣,布鞋袜都补了又补。钱伟长4岁时,七房桥旧宅失火,全家迁居荡口。他随从父叔,先后在荡口镇南东嶽庙小学、镇北司前弄小学、后宅镇小学、荡口镇的鸿模小学和无锡荣巷公益学校就读。进入苏州高中一个月,父亲去世,一家六口,无隔日之粮。然而,母亲和叔父恪守“家居虽寒,诗书须读”的祖训,要他好好读书。在困窘中,他依靠四叔钱穆及宗族义庄的救济,完成了学业。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四个秘密,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相对于家世、财富,钱家人更看重配偶的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的家训,一直影响着子孙的婚姻观。细数近代钱氏家族的配偶身份,从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著名声乐教育家),到钱伟长的夫人孔祥瑛(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再到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著名核物理学家),钱氏子孙的配偶几乎全都德才兼备。正是这样的“优优联姻”,使得钱氏家族的基因不断被优化。
   上述四点加上吴地文化的熏陶使得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