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物专访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基本内容
  杜鹰,男,1952年10月生。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69年5月参加工作,下过乡,进过工厂。1982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85年7月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研究员。1997年5月任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2001年11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农、南农博导。兼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科教基金会理事,《中国农村经济》编委。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理论研究、参与政策制定。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研究家庭承包制改革,中后期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1989年开始参与农村改革试验区组织协调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设、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小城镇发展、扶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曾发表过的主要作品:

  《农业投资:现状、问题及管理体制改革》(2003)

  《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考》(2003)

  《WTO与中国农业》(2002)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支持政策》《2002》

  《龙头企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2001)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问题》(2001)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2000)

  《努力推进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2000)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1999)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政策选择》(1999)

  《略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1998)

  《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1998)

  《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专著,1997)

  《关于当前农村若干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综述》(1997)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1996)

  《乡镇企业的形态特征与制度创新》(1996)

  《事关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农村基层税费制度改革试点情况报告》(1995)

  《关于积极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战略构想》(1995)

  《如何进行农村经济调研》(1994)

  《发达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践》(1994)

  《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回顾和展望》(1993)

  《从农业大省看农村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993)

  《市场经济与农村改革》(1992)

  《农民收入·农业增长·市场发育》(1992)

  《中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报告(1987-1990)》(1991)

  《1988年以来各地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试验的启示》(1990)

  《发展的主题》(专著,1987)

  《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与农村发展》(专著,1987)

  《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专著,1984)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地下水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有保障的,特别是涉及人饮的这部分是有保障的。
杜鹰说,地下水是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占中国全部用水量的20%左右。南方主要用径流,北方用地下水更多一点。“北京、河北这一带,地下水几乎占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总量的50%以上。”杜鹰说,国土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对地下水的保护高度重视,进行普查,採取措施。“地下水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有保障的,特别是涉及人饮的这部分是有保障的”。但是,不排除现在地下水有污染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主要的表现,地下水的污染是从城市周边向农村扩散,从浅层水向深层水扩散,“这个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他说。下一步关于地下水防污的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杜鹰指出,要对超採的部分要进行限採,要加强监管、监测、预警、执法,完善涉水的法律法规。“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保护地下水的法律,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